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7章,大明1805,王子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总共八千多个汉字,每个工匠每天刻五十个字,三天也绝对刻完了。
四天之后,齐彦槐带着塑料字模返回工部,把它们装回那台又被敲了十几万次的打字机原型机上。
在一群工匠们的注视下,齐彦槐在打字机前面坐下,调整好了机器的状态。
然后拿起礼部做的编码表,手动翻找了几个字出来。
理论上讲,学会编码逻辑之后,可以看着汉字自行编码,不一定要查表。
但齐彦槐没学过,就算是设计编码的人也完全没练过,这个世界上海没有干过这个事情。
所以齐彦槐敲击的过程那叫一个缓慢,断断续续的,一个码,一个码的慢慢敲击。
啪、啪、啪、啪,等待了好久,才打完了四个汉字:
“大-明-安-康”。
大明的电影用来干什么?
紫禁城,奉天殿。
在大明皇帝朱简炎的注视下,来自礼部的两位年轻的官员,现场展示打字机的用法。
把展示地点放在奉天殿,可见大明朝廷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
两个官员现场打印了两份简单的文件,由礼部尚书黄钺送到了朱简炎面前。
演示用的打字机,字模刻的是“方体”。
方体形成于历史上的明代中期,是在越来越庞大的刊印需求下诞生的,一种尽可能方便雕版刻印的印刷体汉字。
到了清代被康熙命名为“宋体”。
日本从明朝时代引进了这个字体,所以一直称之为“明朝体”。
这个世界没有清朝,所以方体也就没有被改名为宋体,仍然叫方体。
这个时代的大明人如果提到“宋体”,其实指的是南宋时代的雕版常用字体。
清代的方体被叫做宋体之后,明代的宋体就称为“老宋”、“旧宋”了。
到了现代,有人仿照这个老宋、旧宋,做出了现代的“仿宋体”。
与方体相对应的就是“软体”,也就是手写用的“楷体”。
朱简炎看着两张打印纸,上面的字迹还是颇为清晰的,就非常满意点了点头:
“好,不错,这样打出来的字,能够像印刷一样清楚了,能够避免很多的疏漏。
“不过这样打字的速度如何?现在每分钟大概能做到多少?”
黄钺颇为激动的说:
“现在专门练习了打字机使用的几个人,已经能做到每分钟四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