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2章,大明1805,王子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数量,也在过去几年中翻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
“原本朝廷相应的机构的规模和配置,是应对大明本土直辖的二十多个布政使司的。
“现在看来,已经不足以应对目前的新局面了。
“是以属下以为,现在地方撤藩设省的政策已经推进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到了应当调整朝廷各部机构以及地方行政区划的时候了。
“这种事情,我们地方官本来没有置喙的余地,但殿下却可以。”
朱靖垣已经陷入了沉思。
萧锦安说的显然是有道理的。
自己推行撤藩设省,把藩国变成了布政使司,朝廷的布政使司数量直接飙升了。
中央朝廷吏部和户部的普通官员,可能已经记不住下面有多少个布政使司了,更加记不住各个布政使司的官员和大致情况了。
布政使司送来的信息和档案,这些朝廷机构也已经处理不过来了。
否则秋决的事情不可能拖到第二年。
很可能是自己来了南洋,所以相关衙门把南洋的事情挑出来,提前给解处理掉了。
甚至于,之前新天府的行政效率高,除了有当地本来就是皇庄模式,基层官吏人员密度本来就比其他布政使司要高之外,很可能也有这种朝廷照顾自己管理的地方的因素在。
这种问题的确重大,也的确不是能够贸然确定的。
所以朱靖垣跟萧锦安继续讨论了一会儿,询问了更多的细节,就让他回去了。
然后朱靖垣自己给自己老爹,大明皇帝朱简炎发了封电报。
直接向中央朝廷确认相关情况的准确性。
第二天上午,朱靖垣收到了一封长电报。
朱简炎首先确认了朱靖垣和萧锦安的猜测。
现在中央朝廷确实处理不过来下属布政使的日常事务了。
从大规模撤藩设省开始,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很久了,但是最近才被认为是一个问题。
前几年被缺少官员的问题覆盖了。
之前朱简炎自己,以及吏部为首的衙门的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是朝廷各级衙门的手不够,所以管理不过来了。
经过了持续几年的全力补充,目前各级官僚的员额上已经基本补全了。
虽然中低级官员的水平仍然无法完全保障,但最起码该有的职务上都已经有人去干了。
然后朝廷就发现了,就算是各级衙门都有了人之后,还是管不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