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4章,大明1805,王子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官营财团以大宗商品和有规模效应的产业为主,民间资本去搞地方和乡镇级别的低端小规模产业。”
朱简炎这次才比较满意和接受了:
“这样还差不多。”
朱仲梁、朱简炎、朱靖垣这祖孙三人,确定了大致的方向之后,继续在细节上展开讨论。
主要是朱仲梁和朱简炎盯着朱靖垣,把这种设想都列举出来,三人一起讨论判断优劣。
祖孙担任在这个小会议室里面,就这样持续的密谈了三天。
外部的任何人都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
不过会谈结束之后,大明皇帝朱简炎回到朝廷上,就开始着手组织“大明财团”。
第一批人员和产业直接从皇室财团转移过来。
同时开始提升各级官僚的福利待遇标准,开始建设各种生活保障设施。
这些住房、学校等保障设施的组织和建设,就是新成立的大明财团的第一批新业务。
摆出了从考上秀才开始,就终身到死后都完全包办的态势。
无论哪一项,对官吏们而言,都是绝大的好事。
当初的撤藩设省,是对藩国的官吏的大好事。
开放六大行业,是对家里有产业,以及代表着某些产业的官僚的好事。
这次提升全体官吏待遇,就是对所有官吏的好事了。
官营财团目前的任务,似乎就是专门负责官吏待遇的相关组织。
所以就算是家里有产业的官员,也没有马上想到,官营财团后续与自己家的竞争。
所以整个官吏体系都是普天同庆的感觉。
很多官僚甚至有喜极而泣的感觉。
从仁武到现在一百五十多年了,大明的皇帝终于想到给官僚系统松绑了。
虽然皇帝改变思路的具体原因没有人知道,但是皇帝的近臣们透漏了一些侧面情报。
皇帝家祖孙三代在应天府开了个会。
专门等朱靖垣从南洋回来的时候,三代人专门在应天府碰面开的会。
可以想象,这其中肯定有朱靖垣的原因。
不然两代皇帝不用专门跑去南京,在京师还不能决定吗?
考虑到朱靖垣曾经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大部分官吏都把感激放到了朱靖垣身上。
至于官营财团和民间资本开始竞争的影响,那是以后得事情了。
可以想象的是,就算是这种竞争开始了,除了代表着某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