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5章,大明1805,王子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调大食国左长史刘志新任刑部尚书,大食国审理正兼徐明辉任大理寺卿。”
朱靖垣本来就是吏部尚书,知道现在的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的状况,知道他们该退休了。
后面翻到他们的奏疏的时候,直接批准他们退休就行了。
然后朱靖垣继续翻看后面的奏疏:
“调大食域左都护王引之任司马,分管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
王引之当过大食国右长史,虽然是兼职的,但也算是朱靖垣自己人。
他当时的正职是克州(克里特岛)的知府,克里特岛是朱靖垣个人的私产。
也是因为被朱简炎定性为朱靖垣的人了,所以一直挂着大食国和朝廷的双重官职。
后续的升迁一直都在大食域内转悠,跟朱靖垣大食国的专职官员们长期合作。
所以也确实是朱靖垣的用人系统中的一员了。
王家是职业官僚家族,王引之的父亲王念孙还当过户部尚书。
王家两代人在朱仲梁、朱简炎、朱靖垣三代皇帝心目中的印象都不错。
现在大明的司马,分管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看上去相当于崇祯前的兵部尚书。
但是实际上有着很大的不同。
现在司马下属的三军部的核心权力是调兵权。
当然,实际上是按照皇帝的命令,去办理调兵的实际手续而已。
制作出来的军令要有皇帝的签字和印玺才具有效力。
除此之外的日常工作,是军事预算申报和军官升迁以及任职审批。
所以既非常重要,也不不是绝对的重要,朝廷上也没有什么绝对重要的职务。
最终决策权已经被完全收拢到皇帝手中了。
朱靖垣确定了王引之的任命,继续往下翻检批阅请辞奏疏:
“工部尚书刘镮之升任司空,分管工部、械部、建部、汇部,负责工业、工程、科技,道路、港口、机场。”
刘镮之曾经当过东夷国的左长史府长史,就是事实上的长岛总管。
当时正是朱靖垣督导过整个殷洲的时候,所以刘镮之也当过朱靖垣的属下。
朱靖垣还直接跟对方下达过命令,指导他们处理长岛的泰西人。
只不过毕竟跟王引之不同,没在朱靖垣直辖的大食国兼过职。
所以他后续得以持续晋升到中央朝廷,当上了工部尚书。
不过刘镮之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