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7章,大明1805,王子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世祖皇帝的决策,应该是以实用化为导向的。
在后世看来,他在当时确实力挽狂澜,颇为顺利的再造大明了。
但是他自己刚刚开始建立自己的力量的时候,肯定也是非常混乱和坎坷的。
理论结合实际,一边行动一边筛选,最终构建出了现在这套体系。
完全冷静的考虑的话,自己确实没有必要为了心里舒服,就大费周折的去改名字。
对于官僚系统而言,单纯的改名字,属于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务。
更早的一个特别喜欢改名的皇帝叫“王莽”。
朱靖垣考虑了许久。
觉得如果是自己另外建立的新机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取特殊的名字。
反正是从无到有的建立的。
就像选年号的时候,自己直接避开了大同,专门去选择了大公。
对于原有的机构名字,就没有必要专门取修改了。
军机处这个名字也算不上特别晦气。
而且世祖皇帝对军机处的用法,比大清中后期的军机处更加贴合其本意。
与此同时,大明低级部队的参谋,确实是直接叫参谋的。
军机处是最顶级参谋们的联席会议,本身是带有一种量变产生质变的意义。
同时,大明的军机大臣,实际上也分成了两大类。
一类是实际干活的,年龄在四十到六十岁,军衔从少将到元帅不等。
负责设计准连和战略方案,也负责把方案做成正式文件,还负责预算核验等日常事务。
另一类是顾问性质的,都是已经退休的高级军官,他们只负责提供战略构想。
是让退休了仍然想参与战略规划的老将军元帅们的发挥余热的。
这些老将领们的身份地位都是超然的,他们的地位也将军机处的地位再次拔高了。
还让军机处有了一部分顶级将领培养交流会的功能。
新皇帝如果上来就把军机处改成总参谋部,可能让文武百官产生新皇帝降低军机处的地位,乃至要降低武官和军队地位的误解。
在全世界持续和平了十几年的情况下,军队方面最担心的就是这种风向。
恰好文官系统始终有这方面的倾向,朱靖垣还是因为和谈而拿到了巨大功劳的皇子。
朱靖垣在民间的风评也算不上武德充沛,甚至会被激进派认为过于仁慈。
朱靖垣这么仔细考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