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5章,大明1805,王子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也有部分地区,有多个相对孤立的州相邻,朱靖垣就把它们直接合并成为一个府。
其中最大的一个州城变成府城,其他州分管的县也归入府管理。
其他的州城,根据城区和人口规模等情况,规模较小的降级为县,规模较大的保留州的行政级别。
这种保留级别的州也不再分管其他的县,本身只管辖自己城区和郊区的事务。
实际上变成了后世的“县级市”,性质上属于“大县”。
同时,对于其他府下辖的县,如果城市规模和人口都达到了一定级别,也可以视情况升格为这种新式州。
以便于增加更多的行政人员,应对相比传统县域更复杂多样的事务。
这种“大县”正在成为现有州中的大多数。
这次的政区调整方略,也会将这种州的形式和情况,作为以后制定州级衙门规范的指标。
所以在这个调整过程中,州主官的品级全部降了一级。
毕竟以后的州只是独立的“大县”,而不存在代管其他县的“小府”和“副府”了。
调整之前已经就任的官员品级不降,后续接任的官员按照新标准执行。
在这个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府的数量大规模增加,本身的重要性是大幅度下降了的。
但是,同样是随着工业化不断加速,府城作为中型城市中的主力军,其规模的扩张也是非常惊人的。
同时所有下级的州县事务,也都要体现到府级衙门上,让府衙的事务成倍的增加。
所以两相折中之后,府级衙门的级别保持不变。
府之下,州之外,剩下的“县”,就是神州最传统的基层行政级别名称了。
道、路、省、州、郡、府都曾多次变化,而县历尽两千多年始终未曾有过大的变动。
本土直辖省的县主官,由正七品调整为从六品,海外大域的县主官,由从七品调整为正七品。
县是最为普遍的直接管理各种基层事务的行政级别。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县级衙门管理的事务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朝廷对县级以下的乡、镇、坊、市、厂的管理强度也在不断地增强。
这导致县级衙门的事务进一步增多。
所以朱靖垣给县级主官升了一级,以更好的安排更多的下级官员。
同时也把县和州主官的品级差距缩小到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