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2章,大明1805,王子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只不过到了春秋战国的时代,本来应该是周天子封臣的下属们也接连称王,导致王的地位开始矮化。
说白了就是数量多了就不值钱了。
始皇帝灭了所有的王国之后,就没有继续使用周天子的王号。
另外创造了一个更加高贵的尊号——“皇帝”。
皇最初的象形字,是一个像是孔雀尾羽的符号,侧下方有一个横着写的“王”。
本来意思应该是商王的冠冕,或者是是象征商王权力的礼器,上面可能有类似孔雀羽毛的装饰。
到了周代的时候,侧下方横着的王正过来,放在了冠冕符号的正下方,有了大和美的意思。
秦始皇称皇帝之后,皇的上半部分变成了自,有了起始的意思。
皇也可以引申为更加高级的王。
帝的象形起源至今没有确定的解读,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符号。
像一个米字的上端加了一短横,中间横的两端又加了两个短的竖线。
有人判断可能是绑在一起的木头,类似于火盆的交叉支架。
但是中间的长横,以及长横两头的竖线,暂时没办法解释,绑火盆架子不需要横棍。
不过可以根据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反推出这个符号代表的含义。
在商代早期,帝是最尊贵的祭祀对象。
商人甚至不能直接问帝什么,而是要去请求祖宗跟帝说话。
帝也不会直接回应和亲自做什么,而是会“帝令”四方风和土这种自然神去干什么。
这么看好像是类似至高主神的符号。
但是到了商代中期的时候,帝又变成了商王给已故父王上的尊号。
到了最后,活着的商王也用了帝号。
伴随着这个变化过程,商代早期有专门的人负责祭祀,后来这个职务被商王自己接管了。
同时最终帝号都被商王接管了。
朱靖垣严重怀疑,是商王意识到了祭祀根本没有实际用处,神也不会搞什么实际上的奖赏或者惩罚。
所以才会尝试着将神权归于自身,然后继续用神权来统治国家和子民。
所以帝始终带有神权的意味。
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可能是文人为了借用传说中的皇和帝的贤明,来规劝当世的君主稍微做个人。
也可能是祖先崇拜达的程度到了一个巅峰。
当时的人可能把各种坏事儿的搞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