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5章 天地之合德,宇宙风云,未潜,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魏星辞别左苑她们三人,又回到了老道观藏书馆,泡起了茶,吸起了烟,研究起周易来。
大人的本质特性是与天地合其德,周易如此表示,孔子即如此论定。《乾》《坤》二卦代表天地,这是伏义画卦时如此取象,文王、周公亦仿此缀辞。这恐怕不仅周易,即《连山》、《归藏》二书,其《乾》《坤》之象义,亦无二致。孔子所说的与天地合其德,实质上就是与周易的《乾》《坤》二卦合其德,合可训同,或训应。训同,谓大人与天地同德,似乎过份;训应,调大人与天地之德相应,分寸比较合适。
这里,若要全解此句的真意,首先必须弄清什么叫“德”。徳字,古作直,是直的分化字。德的本源在于道,道为德之母体,老子日:“道生之,德备之”《道德经》五十一章,韩非日:“德者道之动《韩非子,解老》孔子日“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等等,都说明德是道的具体表现。道即规律,一个人得了道,掌握了规律,按此想事行事,即谓一个人有德,个体如此,国家也如此。所谓德政,实即合乎道、合乎法则的政治,反之则是不合乎道、不合乎法则的政治。
所谓有德者,就是思想和行为都合乎规律的人。天地之德,就是按规律运行的天地的性质与功能。所谓大人之德与天地之德相合,就是说,大人的品性与行为与天地的性质与功能相一致。
那么,周易所示的天地之德是什么样的呢?这一件题,要先从天地说起。这里所说的天地,并非具有人格的天神地只,如殷商以前的普遍观念那样。但另一方面,它也不是指单纯的自然的天地本体,它所指的乃是大自然的天地的本质属性,亦即周易中的《乾》《坤》之德。《乾》为天之德。《坤》为地之德。从文字构成来看,《乾》之“卓”旁象声,“乞”旁象意,意为草木初生,引申为万物始生之义,坤字右旁申象声,左旁土象意,意为土地,引申为大地万物之义,是为大自然的天与地之性质、功能,亦即此处所说的天地之德。
说到这里,又碰到一个问题,即:《文言》此句是解释《乾》卦九五交时出现的。那么所谓大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地,是仅指《乾》卦中的天九五交地九二爻呢,还是泛指以《乾》《坤》为“易之门”“易之蕴”的天地?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如荀爽认为,“与天合德,谓居五也;与地合德,谓居二也。孙星衍《周易集解》意思是,此句所指仅为《乾》卦爻辞中的大人,九二之“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大人居二位,与地合德。九五交之“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