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厢军解甲归田
沐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2章 厢军解甲归田,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沐轶,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黄渊璟回答: “臣以为,应该将开垦的荒地归开垦人所有,由官府登记造册给予凭证,这样开垦人才会安心的继续工作,同时免除三年的田地税赋。” 赵桓点头:“可以,不过三年太短了,十年吧,十年之内开垦的荒地不征税,十年之后按照三十税一征税。” 黄渊璟吓了一大跳,声音都有些发颤:“三十税一,那相当于白给啊。” 赵桓摆手:“减轻农民负担,让耕种的粮食都归耕种者,百姓才能够更有积极性去开垦荒地。” 黄渊璟躬身道:“臣只听说过汉朝文景之治曾经使用过三十税一的税率,后世基本上都是十税一,甚至五税一,官家此举,堪比文帝和景帝。” 赵桓笑道:“如果你也觉得这个方法可以,那么就由你在朝会上奏,然后推行天下。” 黄渊璟赶紧躬身施礼:“臣遵旨!” …… 三日后。 朝会。 宋朝每个月初一、十五两次朝会。 所谓朝会,就是文武百官在这一天一大早在垂拱殿拜见皇帝,商议需要在朝会之上商议的大事。 平时则不会搞这种大会,而是由皇帝决定召见大臣。大臣有事要单独向皇帝启禀的,则上劄子,由皇帝确定时间召见。 朝会上,赵桓头戴展翅幞头,身穿圆领红袍,腰系玉带,脚踏皂靴,在垂拱殿龙椅落座,百官拜见。 随后,邵成章朗声道:“有事即奏,无事退朝。” 朝会更多是一种仪式性的。真有事要奏请皇帝商议,一般也不会选择朝会,毕竟人太多了,一人说一句都要半天,所以都是上折子见皇帝私下聊。 岳飞出列,躬身道: “臣有本上奏,——如今朝廷国库空虚,大量钱财耗费在军费上,但落在具体的用于作战的军费却少之又少,大量的军费用在了不能作战的厢军之上。 现有厢军达三十万之众,各州县都拿来当杂役使用,这是极大的浪费,同时也是造成朝廷三冗的重要原因。” 一听这话,文武百官都小声地议论着。 的确,岳飞没有危言耸听,这早就是朝野上下公开的秘密,宋朝的三冗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冗。 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要用在军费上,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用在数量庞大又不能作战的厢军上。 如果这一块能砍掉,军费至少能节约三成。 只是这牵扯太大了,虽然之前的大宋皇帝都知道这个问题,但谁也没有决心、勇气和能力去彻底解决冗兵的问题。 岳飞绝对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官员。之前有若干官员都曾上书要求解决冗兵,裁减厢军,但基本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皇帝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是有后顾之忧,毕竟数十万厢军全部解甲归田,如何安置? 皇帝当然能想到开荒,但军屯开荒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