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朕不求他们
沐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6章 朕不求他们,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沐轶,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币以及国家的财政该如何掌控这些问题上折子说明各自观点,大臣基本上都写了,有的还写了洋洋洒洒上万字。 这些折子源源不断送到福宁殿案头。 根据赵桓的要求,朱皇后、黄贤妃和李清照帮着赵桓先进行初步审阅,并将有实际建议的折子清出来,并做好批语。 对那些空洞无物,只会说大话表决心的就放在一边打个圈,表示看过就行了。 结果赵桓忙完别的事来到福宁殿,看到这堆折子的时候简直哭笑不得。 因为言之有物,有具体可执行措施的折子只有寥寥二十来份,其余的数百份全都是引经据典的长篇大论发表感慨,完全都是些废话、套话、空话。 言之有物的二十多份朱皇后、李清照和黄贤妃都看过,写了批语。 赵桓一一都看了,特别把两府宰执以及六部九卿这些官员的折子都仔细看过。 除了户部尚书梅执礼等少数几个人能说出些具体举措之外,其他的包括李纲等大臣都没有能说出具体举措。 这也让赵桓进一步认识到他手下的这些官的确都是正直的官员,但是在经济这一块并不擅长。 他手里不缺正直的大臣,缺的是理财的官。 可是,他现在需要的就是理财的官,而且越多越好,他不需要整天之乎者也的大鸿儒,要的是能帮他理财,管好财政税收的专业人士。 当务之急,还需要无数动财政的能臣来担任全国各州县皇家金行的负责人。 因为纸币要推广,必须要有专门的皇家金行去做这件事,并且金融管理都要各州县皇家金行去实施。 比如货币的兑换,收取商业银行交纳的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的发放和贷款应用的监督等等。 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知识,需要有经济头脑,有理财能力的人才能够堪当此任。 赵桓马上传旨梅执礼和吏部尚书李若水来见自己,告诉他们去跟这二十几个官员集中开个会,问问他们谁愿意到各路州县去担任皇家银行分行的提举。 李若水看了一下名单,对赵桓说道:“官家,依臣之见,估计没人愿意去。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这些官员即便知道下面薪水丰厚,甚至可以有很多允许的额外收入,会比在京城有更多的钱,可是他们也仍然愿意留在京城,不愿意到下面去当官。 朝廷朝野上下几乎所有官员都是这么想的,宁可在京城皇帝身边当个清流官,也不愿意到地方去当一方大员。” 梅执礼也陪笑,点头说道:“是呀,我们户部每一年派官员下去公干,短期还行,长时间的都求爷爷告奶奶的不愿意去。更不要说把他们派去那儿一干三年了。” 赵桓冷笑:“谁说干三年了?很可能要干一辈子。” 梅执礼和李若水都是一呆。 李若水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