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和尚老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四十六章 宋朝的航海水平,宋吹,花花和尚老道,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易的降职。
由于海外贸易的推动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进入宋代,我国的造船业又进入一个高峰阶段。有了新的发展。宋代很多地方设立了造船场、造船坊,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温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制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造船场,也有很多民间的造船场。大海船中也有很多民船。战船中也有很多是征发民船而来的。宋代的造船、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坞,并创造运用了滑道下水的方法。
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这又推动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宋的造船业比以前更具有特色: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期。宋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同时,结构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船上多樯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风。大船上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每只船上都有大小两个锚。行船中也有探水设备。这些极适合于远洋航行。
宋代所造一般的海舶叫“客舟”,“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内部有独特的水密舱构造。客舟分三个舱:前一舱底作为炉灶与安放水柜之用。中舱分为四室。后舱高一丈余,四壁有窗户。“上施栏楯〔shun吮〕即栏杆,采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使者官属各以阶序分居之。上有竹篷,平日积叠,遇雨则铺盖周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神舟”就比“客舟”更大得多了。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派使臣安焘、陈睦往聘高丽,曾命人在明州建两艘大海舶,第一艘赐名“凌虚致远安济神舟”,第二艘赐名“灵飞顺济神舟”,自浙江定海出洋到达高丽,高丽人民从没见过这样的神舟,“欢呼出迎”。
听完林灵素的介绍,张安安有点傻眼了,我嘞个去,宋朝的造船能力和水平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已经完全有能力开启大航海时代了,以自己的水平已经没法再指点了!
本来张安安兴冲冲地将林灵素叫来,那是因为张安安记得某个小说中好像看到古代的船只都是平底的,很不利于航海,中国这才没有发展起来大航海,可是如今一了解,宋朝人民已经认识到了,已经有了尖底的海船了,而且还知道江、湖以平底船为主,海航以尖底船为主,那么以自己那点可怜的水平还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