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8章 伟大的工作,文豪1978,坐望敬亭,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派的小说,要是你是编辑,你会发表吗?」
「为什麽不发表?」林朝阳不解的看着陶玉书。
「它跟寻根文学是两个极端啊,我看这部小说,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反传统。
不对,不能说是反传统了,应该是抛弃传统才对。」
林朝阳神色轻松的说道:「年轻人不反传统,难道会因循守旧?再说了,寻根文学又不是搞复辟,你们别光盯着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件事,寻根文学要抛弃的糟粕更多。」
「不是我盯着,而是潮流就是这样。」
自从3月份林朝阳在河北涿县提出了「寻根文学」的概念后,这大半年的时间,寻根文学已经成了中国文学界最为时髦的文学潮流,谁都想着来凑个热闹。
一时之间,寻根文学充斥在各大文学杂志的版面上,尤其是到了下半年,随着寻根文学这个名词变得越来越深入大众,凑趣的创作者和杂志就更多了。
如此一来,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一开始,有许多人将贾平娃82年就发表的《商州初录》归到了寻根文学的行列里,然后是阿诚的《棋王》。
再然后又有李杭育的开始发表「葛川江小说」,今年下半年郑万龙雄心勃勃地投入到「异乡异闻」系列小说的创作中……
这些作品都被寻根文学的拥趸们认为是寻根文学的第一批重要成果,应该说寻根文学的开始还是非常顺利的,集结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鼓动了相当大的声势。
但从下半年开始,随着这股风潮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打着「寻根文学」旗号发表的作品的质量也开始参差不齐。
最关键的是,其中有一些作品的价值导向其实并不符合寻根文学的核心价值观。
林朝阳提出的寻根文学是要挖掘我们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加以传承和发扬,而并不是对传统文化不分好赖的拿来就用。
林朝阳无奈的叹了口气,「伤痕文学火了写伤痕,反思文学火了写反思,寻根文学火了写寻根。」
陶玉书当了几年编辑,对这样的情况早已见怪不怪。
「他们愿意写是他们的事,你看有几个能写出来的?
真正被人们记住的,还是那些能够引领潮流和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家。」
她说到这里,又补充了一句,「就像是你这样的!」
此话一出,林朝阳如同三伏天喝了口冰镇汽水一样舒坦,搂住了她的香肩,说起了悄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