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行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七章 摄政君,夏鼎,百里行检,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之事。”
舜帝微微皱眉,道:“不知皋陶首领此话怎讲?”
皋陶捋须道:“昔日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此四子皆凶恶难驯,不通教化。舜帝您在四门接待四方之宾,流放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地区去抵御外族,从此开放四门,百姓都说天下没有恶人了。如今共工逆天而行,据险地而挟持天下,罪不容诛,应流放边地,以戍疆土!”
舜帝双目如水,却波澜不惊,朝向大禹道:“禹,此事你怎么看?”
禹拱手道:“帝君,臣以为共工部落世居昆仑边地,虽此次阻挠治水,皆共工之过也,部落族人不可一并波及。臣以为当惩贼酋,不可殃及无辜!”
舜帝颔首道:“不错!禹的想法和我一样。那就命应龙将共工和逞凶为祸之辈流放幽州之地,严加看管,其他未参与战争的共工族人仍居原地,助你疏浚西北河道,戴罪立功!”
禹和皋陶皆拱手拜道:“诺!帝君圣明!”
舜帝笑道:“我都一把年纪了,还说什么圣明不圣明!以后华夏部落联盟还有仰仗你们这些年轻人!我如今年事日高,摄政早已有些力不从心。禹勤敏忠信,仁义明德,正是年富力强,又有治水之功,深得百姓敬服。可他毕竟为政尚浅,诸位首领对理政治国都很有经验,可以畅所欲言,也让他多了解一些治国之法。皋陶、伯益、后稷,你们都先说说看?”
皋陶躬身一拜,走到殿中,道:“皋陶受帝君命,作士以理华夏之民。臣认为,治理天下只需要记住八个字,‘信其道德,谋明辅和’。”
禹拱手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该如何去做呢?”
皋陶轻捋长须,道:“慎德修身,远于谋划。九族和睦,群贤辅佐。自迩至遐,由己及人。”
禹拜谢道:“先生此言,真是金石之语。”
皋陶道:“哦,还有成就德业,既要知人,又需安民。”
禹叹息道:“若是如此,恐怕尧帝也会感到困难!知人则智,可合理任人官职;安民则惠,百姓都会爱戴感恩你。如果既有知人之智,又有仁慧之德,又何必忧虑欢兜,何必流放有苗氏,何必害怕巧言谄媚的小人呢?”
皋陶道:“不错,正是如此。评判一个人的行为要依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