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0章,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乌鞘,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封信皇帝也已然看过。那么卓思衡如果不说自己知道的,就显得有些“奸猾”了。可要如何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卓思衡略微修改了原本的答案,在恰当时候主动交卷。
我真是个合格的纯臣啊……卓思衡说完后忍不住在心底对自己进行一番他看起来丝毫不过分的夸奖。
当然这个纯臣的定义是卓思衡自己所下,最终解释权也归他自己。
皇帝听过确实也不意外,他的回答也证实了卓思衡的猜想:“此事我已听虞雍报奏,明日大理寺即将带那些妄图逃离行宫之人回典狱问话,朕暂且也不打算治罪。不过你说此事和给太子与越王分派差事有关,莫非你是想令他二人试手此事?”
“刺客与其同党之疑与审,该当大理寺刑部乃至御史台三司过问,此事涉及陛下与皇后的安危,而二位殿下资历尚浅,并无尝试余地。臣以为,藩王世子缺离一事,倒是可以让二位殿下负责查问。一来此事却也在家事同国事之际,二来殿下们身份尊贵却无实际权柄,去过问便好像是堂兄弟之间走动探访,淡化去兴师问罪的意思,也好让诸位藩王安心镇藩。”卓思衡拿出最有利的说辞来给太子找一个合适他的工作,加上前面的铺垫,让这番话显得没有半点私心,非常之诚挚。
但卓思衡心中清楚,如果让太子一上手就去做那些繁复之务,怕是神仙来都要皱眉头,更何况一个从没碰过庶务的人?到时候难免皇帝不满,群臣生轻视之心,太子自己也会受损而挫,他好不容易给竖起来的昂扬斗志怕是又没了大半。
卓思衡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的。
他精准把控皇帝的心态,从铺垫到图穷匕见一条龙服务,绝对不给皇帝一个说不的理由和机会。毕竟,没有人能拿出比他更好更合适也更凿凿可据、井井有法的谋策。
最重要的是,这个办法对朝政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卓思衡知道皇帝是不会拒绝的。
“好!”皇帝笑道,“朕也正在忧烦此事该如何处理,总不能让诸位世子承担莫须有之罪,但若不过问……也并非严事之理。这两日太子和越王都看出长进不少,也是朕遭逢此劫,逼得两个孩子不得不先去面对疾风骤浪了……”
“二位殿下都是可造之材,陛下悉心培理,焉有不力。”
“自古为帝王者,天命之年方虑其后,可朕经历此番,不得不多有所思。”皇帝叹息道,“朕在昏迷混沌当间,只觉万事皆轻若鸿毛,唯有江山社稷重压心头。卓爱卿于山陵险崩之日运筹砥砺,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