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乌鞘,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慧衡、慈衡与悉衡三人送父子俩到乡路旁的牛车边,吴里正与几个乡里孩子的父母也在此处等送,二人一一谢过后才坐上牛车挥手话别,慈衡与几个小孩子不停喊着要卓思衡好好考,车转过溪桥,便看不见杏山乡和送行的人,那一阵阵清脆嘹亮的童声也被夏日欢畅的溪水漫过。
卓思衡的心便又静了下来。
他脑中略略总结了一下自己自开蒙以来的学习情况。
虽然在流放期间没有真正的书读,但有进士出身殿试二甲第七名的亲爹言传身教,他的入门门槛其实比许多寒门学子要跨越得还容易些。在流徙地期间一共五年,他已经学完了四书五经,甚至《文选》和《千家诗》许多卓衍还能出口成文的内容也都细细学过。
至杏山乡后,全家重获自由,卓衍也有了微薄的非现金收入,每月休学的两日里,卓衍会随前往州府宁朔城的乡亲一道同去,将一些学生家里给来的粮食、山货与土布换做银钱,买些日用品和文房四宝,偶尔还会带回一两本二手旧书,卓思衡也读上了这些其他经史子集,不止开阔了眼界,行文水平更是在这一年突飞猛进。
而早在半年前,每旬卓衍都会对卓思衡进行模拟考试摸底,都是按照科试的内容出题。卓衍自己是以国子监监生身份考得解试,虽没参加过科试,但却曾任礼部下辖的祠部郎中,专管全国低等级地方考试,出过的卷子都是由他过目批示再上报后下发,最是熟悉个中出题道门。
通过这么多次模拟考试,卓思衡也早就总结出科试的考察范围,即:《论语》十帖,对《中庸》、《礼记》墨义十条,《大学》、《孟子》、《尚书》大义五道、《孝经》诵文一道。
其实就是《论语》完形填空十个空,《中庸》、《礼记》的名词解释十条,《大学》、《孟子》、《尚书》的问答题五道,《孝经》阅读理解一篇。
最恐怖的诗词、书经议论文和时策申论都不在这个资格考试范围内。
每次考试后,从父亲盯着自己卷子时那副欣慰满足感动又欣赏的表情来看,自己要取得这个资格是不难的。
分析个人水平不是为了骄傲自满,而是给自己一个确凿稳定的心态参加考试。
卓思衡沉思后又找到了从前考试时的状态。
荒野小路委实难行,但经过夜里车马驿修整一晚后,第二日牛车没走出多远就上了官道,路便好走许多,不到晌午,远处的宁朔城已隐隐约约透出凝固苍冷的面目,犹如平原上探出头的巨人,瞭望道路上徐徐前行的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