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7章 白银,在下崇祯,星辰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宫,正是兵部尚书李邦华。
“陛下,浙江、福建发生民乱。”
朱由检听罢,点了点头,显得很是平静。
这一点,倒是在他的预料之中。
大明朝自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后,基本上就确立了银本位的货币体系。
可是,大明的银矿,并不算丰富,相对那么大的体量来说,甚至可以说是贫瘠。
历史上,由于日本银矿的开发,西班牙在美洲秘鲁银矿的开采,在海上贸易中,大明是顺差国,丝绸、茶叶、瓷器等,大量出口,与此同时,大量的白银流入大明。
但是,虽然这么多的白银流入大明,可这些白银,虽然一部分用在了工商业上。但更多的,不是被士绅地主窖藏于地下,就是被用来购买田地。
后来随着日本闭关锁国,西班牙日渐势微,流入大明的白银,逐渐减少。
人们已经适应了白银作为货币,可货币量逐渐减少,但交税,还是要交白银的。
而普通的老百姓平时生活也用不上白银,交税的时候,也只能到处兑换白银。
可市面上的白银越来越少,甚至还达到了通货紧缩的地步。
如此恶性发展,也是导致大明崩溃的原因之一。
朱由检自后世而来,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他也一直在致力于利用银行推进类似于纸币的票据,只要你拿着银行的票据,上面写着多少额度,就能兑换出多少银子,认票不认人。
可是由于宝钞的深入人心,效果并不算太理想。
大明境内,虽然银矿不算太多,但终究还是有的。
浙江、云南等地,就有银矿,只是不太好开采。
倒不是说技术达不到,而是有人不想让朝廷开采。
正统年间,明英宗朱祁镇,就在这上面栽过跟头。
当时,明英宗朱祁镇想在浙江开采银矿,可是过了没多久,就爆发了以邓茂七、叶留宗为首的民乱。
明神宗朱翊钧,也曾想过开采银矿,但是他不相信文官了,改派内廷的太监,也就是矿监。
结果,什么与民夺利啊,民不聊生啊就出来了,被骂的是体无完肤。
为了应对可能的货币危机,朱由检就把目光投向了两个地方,一个是招远的金矿,一个是浙江等地的银矿。
招远的金矿倒还好说一些,毕竟在山东,离京师不算远,且有老臣袁可立坐镇,朱由检也派出了军队驻守,也没出什么太大的乱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