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辞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九章,晨昏,若花辞树,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外祖父,发觉升平日久,武将受轻视,便要你外祖父,弃武从文。
可惜相较孔孟之道,儒家经义,你外祖父更喜舞刀弄枪,排兵布阵。
曾外祖父无法,只得由他去,却将希望寄在了你几位舅父身上,这才使他老人家如愿了。
你大舅曾在郑太傅门下求学,虽未能如郑太傅一般,学识不凡。
但也在二十岁上做了探花郎,入仕为文官,你其余二位舅父稍差些,但也都是正正经经的进士及第。一门三进士,此事一度传为美谈。”
外祖家的事迹,明苏自是有所耳闻,笑道:“曾外祖父泉下有知,必是高兴。”
淑妃点了点头,转口却道:“但我却更喜武人的义薄云天,豪迈之气。”
她说着低头看话本,“侠客间的意气,我看着,很是钦羡。年少时,还曾想过要闯荡江湖,做一惩奸除恶的女侠。”
明苏一怔,母妃甚少提起自己的身,也不怎么谈及自己的喜好,以致她听了,有些意外,磕磕巴巴地道:“原来如此。”
她怎么看都觉母妃当是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官家小姐,原来竟是如此热血心肠。
只是这样一提,明苏倒想起来了,许多年前,她很小的时候,晚上睡不着觉,央着母妃为她讲故事,母妃讲的便是游侠儿们肝胆相照的仗义之事。
可后来,尤其是这两年,母妃便变得内敛起来,举止言谈,都十分柔婉,也常读诗书,学着抚琴。
这模样,倒像极了母后。
明苏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母妃如今倒与母后十分相像,儿臣年少时,在母后膝下读书,便是这般光是叫她看上一眼,都觉被温柔包裹着。”
淑妃冷不防听她提起先皇后,怔愣了一下,随即又是神色如常:“兴许是太过想念她了,想得多了,行事便不知不觉地与她相像了起来。”
明苏意外,她一直以为母妃与先皇后不合。年幼时,母妃要她亲近先皇后,说的缘由也是因先皇后学识渊博,能教导她。
那些年,她虽时常出入仁明殿,但母妃却从未去过,有时去接她,也是等在仁明殿外一射之地远的拐角处,轻易不靠近。故而她更以为母妃与母后必是积怨极深。
难道其中有内情吗?
但她并未说出来,她想,哪怕原先不合,如今人不在了,能想起的便多半是那人的好,想得多了,那些好哪怕原先只是五分,也变成了十分,便更怀念了。
母妃兴许便是如此,母后亡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