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果果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第三节五明考上电大了,我的学生生活,山果果9,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佛教寺庙,每年都有众多游览、朝拜者前往。
毅毅说,宝光寺最早晚建于隋代,隋代名叫“大石寺”,寺中的塔叫“福感塔”。 相传是为存放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在中国所建的十九座宝塔之一。
毅毅说,以后的千年中,宝光寺几经兴废。现存的宝光寺建筑组群修建于清康熙到光绪的两百多年间。整体上,以宝光塔为中心,宝光寺保持了中国南北朝至唐代塔寺一体、以塔为主、前塔后殿、塔居中心的寺庙建筑格局。
五明和毅毅到达宝光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面大照壁,五明看见人们会在上面摸福字,大树掩映下平和清雅的山门,让人心静。依次可看到天王殿、钟鼓楼、舍利塔、大雄宝殿和藏经阁。侧殿有罗汉殿,可体验数罗汉,卜吉凶。
五明和毅毅过天王殿 ,一座巨大的方形宝塔扑面而现。由于天王殿和塔之间的空间狭窄,人不得不坐井观天似的仰视宝塔。肉眼可见宝塔微向西斜,所以此塔素有"东方斜塔"之称。
毅毅说,相传古时地震,宝塔摇摇欲坠,佛教徒冒生命危险前来保护,感动了上苍,派来四位与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塔就从此向西倾斜了。
五明和毅毅走进宝光寺,仿佛走进中国佛教建筑文化长廊。在这里,古代建筑成为寺院的主体,匾额楹联成为建筑的眼睛。佛家智慧浸润于建筑,淡淡墨香沉聚于匾额,浓浓诗意镌刻于楹联,不仅给予你空间之美,更以匾额蕴含深刻哲理、楹联富藏格律谜趣给予您心灵的滋养。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毅毅说,此联为何元晋书。寺庙对联,多寓佛教哲理。上联大意是说:从出家人看来,世间一切事物,没有固定不变的,不是法也是法,法也不是法,叫人不要执着;下联大意说:人间的事情,没人了结时,轮回不停,苦海无边,只有不了了之,无挂无碍,烦恼解除,方可得清净自在。但这也不是真正了结。那又怎么才能了结呢?只有得了“无上正等正觉”,“波罗密”才是极乐。这个答案这里没有说,佛经讲得明白。说来实在玄妙,反正有信仰自由,可以宣传,信不信由你。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熟?
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
五明和毅毅看见宝光寺坐北朝南,整体建筑群由两条平行的建筑轴线构成。其一为禅宗寺院的建筑群。以宝光塔为中心,为一条对称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