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果果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第四节继续学习写作知识(续),我的学生生活,山果果9,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或认识的,但“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也就是说,人的头脑只能做为一个“加工厂”,把现实生活中的原料或半成品,经过加工制作,上升“飞跃”为思想、观念,然后形成语言,把它们表现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原料及半成品,头这个“加工厂”就只能是停工待料,无工可加,制作不出任何正确的思想、观念来。
在我们的人群中,大概还有不少的人,不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真理: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试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到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写文章也正是如此,从生活实践或科学试验中获得了好的“原料或者半成品”,积累了详尽充分的“材料”,再加上作者的善于“加工”,长于思索,这才能从中形成思想、观点,写出好的“文章”来。所以,材料是“实”的,观点是“虚”的,但是“实”能生“虚”,“虚”从“实”来,“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没有“原料”或“半成品”,就“加工”不出任何思想产品,没有详尽充分的“材料”,就从中“引”不出任何正确的观点、结论。正由于这样,我们才说: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
获得正确的“认识”是一回事;把这种认识“表达”出来,使它能够为读者所理解、所接受,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又是一回事。前一半是由具体到抽象,即由“实”而“虚”,“虚”从“实”来;这后一半则是由抽象再到具体,“虚”“实”结合,以“实”证“虚”。也就是说,你想把你得到的“认识”,发现的“观点”,让读者也能认识并接受下来,使它能够“树”起来,立得稳,站得牢,非有一些典型、生动的“原料”或“半成品”作其“血肉”不可,非有一些结实、有力的“材料”作其“支柱”不可!“言之无物”,“空空如也”,是文章之大忌。古人说:“不使事难于立意。”不使用“材料”就难以把作者的“旨意”树立起来。又说:“作文须是靠实,……不可驾空纤巧。大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写文章必须要凭借事实,而不能驾空议论,以纤巧取胜。总的精神是七分事实,只二三分文采、技巧。这是讲得极有见地的。七“实”三“文”之说,是揭示了“写作”的一条规律。任何一篇文章,如果你去把它“分解”一下的话,就可以看出:构成“记叙”性文章或作品“内容”的主要成份是其“细节链”,一个个典型、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