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果果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第六节 写作中如何选材,我的学生生活,山果果9,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要点”或“特点”,和“画眼睛”的办法是完全一致的:“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抓“特点”,画“眼睛”,其实质都是选材要“典型”的问题,材料不典型,题材不典型,就象是画人的“头发”一样,即使“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第三,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一般“文章”的写作,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着严格的要求。所谓“真实”,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说,它是“实有其事”,不是弄虚作假、编造杜撰的;其二是说,它不是个别、偶然的“表象”,而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一定“本质”的。也就是说,“真实”这个概念,要求“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有机统一。
做到“局部真实”也很不易。张冠李戴,添枝加叶;道听途说,无中生有,事实残缺,数字错讹;断章取义,引文多误的情况,屡见不鲜。如1979年中秋节,记者写了一篇报道邓颖超和日本朋友共度佳节的文章,其中就有两处材料不够真实。邓颖超对记者说: 记者们写的《中秋佳节话友情》,报上登了,我看过了,那篇文章里有两个地方不符合实际。第一,文章说“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秋菊盛开”,你们看,这里摆放的“秋菊”是绢制的,怎么能写成秋菊盛开呢?第二,那天日本朋友唱了《在北京的金山上》和《歌唱敬爱的周总理》两支歌,你们的文章里却写成只唱了《歌唱敬爱的总理》一支歌。我们的新闻报道一定要真实,确切!
做到“整体真实”就更要下点力气了。这是在更高层层次”上的“真实”。譬如写“人”,你写到的几个材料虽都是立在其事”,但你这几个材料是“摘其所需”的,那么,经过你的思了的形象。有些“事"你掐头去尾孤立地看,可能是一个样子,你联系从总体上去考察、把握,可能又是另一个样子。所以,把握“整体”的真实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
“准确”是和“真实”相联系的。所谓“准确”,就是确凿可靠无误。记人,姓氏籍贯、面目特征、脾气禀性、音容笑貌刻画准确;叙事,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原因、结果,要交代确切;引文,作者、篇名、内容、标点、出处,要描述准确。“准确”、“真实”要在细枝末节上具体显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