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轿子沟
赤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3章 轿子沟,凶铃禁忌:我下边有人,赤色,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很久之前我就听说,寿丘和寿河,原本是一个地方。
后来改名字重新划界,就是因为一条河和一座山。
寿河山脉绵延数百里,末端和三碗水接壤,形成了包围之势。
如果从上往下看,整个寿河就是一个聚宝盆。
何庭说,早年间,寿河山路不好走,除了樵夫和猎户,老百姓是上不去的。
后来有些在外面挣了大钱的人回乡建设,这才有了所谓的“山路”。
这些回乡的家族,如今在寿河的名望都很高,曲家(孟家)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高家!
高家算是寿河比较古老的家族了。
但在何庭的印象中,高家虽然古老,但名不见经传,撑死了只能算三流世家。
很多人都猜测,高家应该是发了一笔横财。
否则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搞城乡建设的。
我跟着他来到山脚,他指着眼前的路告诉我。
从这里一直延绵向上,将近一百多里的路,全都是高家出钱修的。
俗话说:‘金路银桥铜房子’。
高家在这条路上,不仅赢得了口碑,还狠狠地赚了一笔。
就是这条路,让原本出于三流世家的高家,一跃成为了寿河最具名望的家族!
“何三爷,您说的这些,我怎么听着像是经历了几百年似的?”
“几百年不至于,七、八十年倒是有了。”
之所以疑惑,是因为这些事,一代人真不太容易完成。
过去不像现在,都不说科技落后,世道也乱。
露财修路,肯定是会惹上麻烦的。
高家敢这么做,一定有他的依仗,而且肯定持续了几代人。
八十年,对于这样的创举而言,时间真的不算长。
沿着山路向上走了一段后,何庭指了指路边的石碑。
由于光线不太好,我只能凑近看了看。
是功德碑!
上面刻满了高姓人的名字,不过,我并没有看到高雨楼。
从山脚到山腰的路,勉强还算平坦。
但一过山腰,我就开始觉得有些不大对劲了。
不管山势如何,路怎么走都是呈直线,弯道非常少。
这和我印象中的任何一条山路都不同。
“何三爷,有点儿不对劲,路怎么这么长?”
“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