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帕望明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章 第四十六桶金,在古代行商这些年,手帕望明月,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更是显眼。有人眼尖,一眼看见宋菽也在推板车的队伍里,便知这大家伙没那么简单。
最近宋菽建了个木匠坊,里面住了彭师傅,还有远近村庄的几个木匠铁匠,他们那个院子的墙很高,大伙儿也看不到里面有什么,但都纷纷猜测,宋四郎要做新鲜玩意儿了。
这下一看,这东西居然与耕地有关,这可是关乎农户生计的大事,当下就有许多人跟着看门道去了。
到了一处宋家的田地,宋菽指挥众人,把两个人字形木架面对面设在田地的两端,这两个木架上各有一个辘轳,辘轳的中段缠以绳索,绳索中间结一个小铁环,能与犁上的曳钩自由脱连。每个辘轳的两头都按上了十字交叉的木柄,宋菽让两人分别站在两个人形木架旁,交替相挽,犁便能动。只需有一人扶着,便可轻松耕种。
“这可太轻松了。”扶着犁的那人说。这犁足足有普通牛犁的三倍宽,是用铁打的,耕得可深了。若用畜力,怎么也得两头牛来拉,可现在他只一手扶着,便顺利耕了起来。
“嘿,这辘轳挽起来也并不吃力啊。”人形架旁的汉子道。
这代耕架看似笨拙,用起来还是颇为轻松,挪动的时候虽要费一番事,但它的犁宽,耕一道抵得上牛走三回了。而且用牛耕,牛也不是一直听话的,若是闹起脾气来,用鞭子抽都没用,可耽误干活了。代耕架就没这问题,有三个人就行,而且这活轻松,男女老少皆可。
“这玩意实用。”站在田边围观的孙七郎道。
“咱们现在每家每户都少壮劳力,要有这耕具,咱们的田可就能耕得完了呀。”
“这俩架子还好,可这犁是铁的啊,得费不少钱帛。”
“用木头的行不?或者咱本来就有的犁?”
“这也许是个法子,可咱那犁哪有这个宽?也不知道这俩架子打打得多少钱帛。”
宋菽也站在田垄边,乡民们的目光齐齐射了过来,他一回神才发现,自己又被围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关于代耕架的描述,参考自《中国通史》白寿彝著 第9卷 中古时代·明时期 07
谢谢支持,么么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