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帕望明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章 第七十六桶金,在古代行商这些年,手帕望明月,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机整齐排列,每台机器前坐了一名工人,正在加工刚刚新收上来的棉花。
当初在相河村研制出的第一批轧花机需要三人配合,而如今的新式轧花机,只需一人便可完成。工作效率足足高了三倍有余。
工人们一手摇动曲柄,一手喂棉,同时踏动脚下踏杆,那机子上的铁轴与木轴便能相向转动,将棉花带出,棉籽则落于桶中,很是便利。
坊中另外几个车间则用来弹棉花和纺线织布,也有缝制棉花毯,做毛巾等物的。
当初的宋记纸坊,已经是恒州城数一数二的大作坊,而今天的棉花坊,却比那时还要大出三倍有余。每天的产能,就是一年多前的宋菽,也难以想象。
三年前宋阿南出征后,恒州也动荡了几日,后来百姓们发现生活上并未有大的不妥,便渐渐安下心来。
当年七月棉花成熟后,宋菽的棉花作坊开张。
那棉布裁的衣服柔软亲肤,透气性好,价钱也不贵,很受城中百姓的欢迎。
后来宋菽又接连推出棉布的被套、枕套、床单,还做了毛巾、棉花毯等物,销量也都非常好。只是棉花的产量有限,他便与又来卖木棉的白一城商量,让他带了许多种子,回更适合种植棉花的南方去了。
后来,宋菽也干脆来了江淮。
临州离白一城的老家不远,那一带如今有许多人种上了棉花,成了宋记棉花坊重要的原料来源。
除了恒州和临州两地,这作坊也在其他几个较为富庶的州县落户,无不受到喜爱。
扩建棉花坊的过程中,宋菽如法炮制,又发行了不少股票。这一次不仅仅是恒州,还有临州和相邻地区的富户、大家族赶来投钱。
宋菽手上的资金甚是充裕,除了棉花坊,也把火锅店开到了江淮各地。
去年严卓迎娶三娘,宋菽还给了一些股份作为嫁妆。同时也给宋河夫妇俩分了一些。
如今三娘跟严卓回了沧州,主管那一带宋记的业务。宋河和程二娘的大女儿已经满周岁,听说近日又怀上了,这段时间宋河便一直留守恒州,管着那里的业务。
六娘和五娘长大不少,宋菽也分了些坊店给他们管理,又派了得力的助手。
七郎八岁了,被不爱读书的六娘强行送进学堂,每天被阿姐盯着念书,没少给宋菽写信哭诉。
连七郎都能好好写出正儿八经的信了,宋阿南是什么毛病,十个字就把他打发了?
宋菽把揉皱又展平的信再一次揉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