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季云的高光时刻
扶腰直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2章 季云的高光时刻,央台出道:重新定义巨星,扶腰直上,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五百英里》的旋律就非常的简单,却格外动听,歌中反复吟唱的一句是:
我已离家远去,一百英里、两百英里、三百英里、四百英里、直到五百英里之外。
而最能表达歌者复杂心情的一句是:我衣不蔽体 我一文不名 怎能这样回乡。
是啊!家,很多时候确实是我们的避风港,但有时又让我们感到沉重的压力。
悦纳成功者,嫌恶失败者。
以成败得失作为衡量游子和浪子的唯一标准,在传统乡土社会和传统家庭中仍然普遍地存在。
家乡这个由熟人结成的小天地里,向来存在着比较、评判、窥私的陋习。
乡民穷极无聊时,总喜欢围在一起比谁家的孩子赚钱更多、车子更高档,比谁家的孩子工作更体面,比谁家的孩子更早地结婚,谁生了更多的孩子……乡土社会的通病。
在当今中国乡村和上世纪中后期的美国乡村,并无太多不同。
一个具有才学品行高洁但物质清贫的人,和一个看起来发家致富(哪怕其实是靠坑蒙拐骗)的人,他们过年回乡,得到的待遇往往非常不同。
中国古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落魄不还乡。倘若功成名就了,就必须还乡,好光宗耀祖一回,即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项羽乌江兵败自杀,原因之一是觉得自己愧对江东父老。与之对照的是刘邦,得了天下后回乡,作了踌躇满志的三句《大风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