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4章 洪水,寒门之士[科举],远上天山,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话,他对这位张居正门生的评价必然要大打折扣。
“柳同知早已在清水潭守着了。”
“水情之前,柳同知命人加固了高邮湖两岸堤坝,对清水潭、丁志等湖口严加看守,目前高邮、宝应两地水情未危。”手下道,“方才柳同知发来书信,请淮安知府开菊花潭泄洪。”
“便依所请。”
高邮、宝应两地此时尚能自救,吴桂芳心中松了一口气,然而他人还未坐稳,就听门外又一书吏来报,说徐州、邳州等地相继被淹,水势一路不停,几乎已经逼近凤阳府、泗州城。
纵是吴桂芳这样任过封疆大吏的官员,此时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凤阳府是何地?众所周知,朱元璋的老家,老朱家的龙脉所在地。
泗州城看似默默无闻,在地图上也并不是一块如何繁盛的地方,但这却是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祖父的安葬地,也就是老朱家的祖坟所在,若是泗州城被淹了,宫中会何等震怒?
若是泗州城真被淹了,吴桂芳一个凤阳巡抚是扛不住的,就算加上淮、徐等地知府的项上人头,天子的怒火恐怕也无法平息。
自隆庆年以来,淮河便时常决口,因高邮湖、洪泽湖等地地势升高的缘故,这些大湖蓄不住淮河水势,淮安、高邮、宝应、盐城等地因此常遭大水浸泡,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也常受影响,吴桂芳原计划缓缓图之,但按眼下的形势看,开通草湾河势在必行。
“漕台大人,雨停了。”
这一场雨下得又猛又急,以至黄河在崔镇决口,进而导致淮水向南,引发南直隶北方四府州的水患,吴桂芳案头全是各处报来的灾情状况。
他当即打算修书一封给张居正,提议恢复老黄河的故道,同时将草湾河开通。
信写了一半,吴桂芳忽然道:“派人去请柳同知来一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