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五十七章 在牢房里处理国事,朕就是亡国之君,吾谁与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复这次没有训诫,而是看向了怯薛军万户和硕。
和硕坐直了身子,无可奈何的说道:“我不知道什么罪名。”
其实是有确切的罪名,这个罪名就是奸细。
有人对也先说,王复其实是大明的墩台远侯,是大明的奸细,所以也先盛怒之下才抓人。
但是和硕不能说出来。
在康国主政的,实际上的康国的王,是大明的奸细,这话说出来,这不是动摇国本的大案吗?
就是死,和硕也不会说出来,含含糊糊的便是。
“那我是不服气的。”阿史那合霍立刻振声说道:“今日是王咨政,明日就是我阿史那合霍,后日就是温卡扎特了,再明日,就是隔干台吉,实在没人抓,就把伯颜帖木儿一起抓了算了。”
“我还是坚持赦免王咨政。”
阿史那合霍这次就理智了很多,既没有攻击大宪章,也没有攻击也先的王权,而是用感同身受的角度去出发,来替王复申辩,并且要求赦免。
隔干台吉作为四大咨政大臣,他让儿子提出议题,就是为了等表态,隔干他最有出息的幼子,死在了也先次子阿失台吉的手里。
隔干立刻开口说道:“我同意……”
王复打断了隔干台吉的表态说道:“这第一议成立,但是还是按照咨政院的规则,只阐述理由,我们还是不记名计票,超过三分之二,就交到兰宫。”
“王咨政还是规矩大于天。”隔干笑着说道:“我说下我的看法。”
“在中国的历史中,南宋初年,绍兴十一年,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处死在大理寺内。”
“自此以后,南宋再无北伐成功的可能了,其害无穷,这也是王咨政时常对我们讲的亡国之兆有三,求荣得辱、政怠宦成、人亡政息。”
“我坚决反对,以莫须有罪名抓人。”
隔干台吉表达了他的意见,虽然是咬文嚼字的念经,但是他的态度是明确的,赦免王复,他是赞同的。
伯颜帖木儿想了想说道:“我到时候和哥哥好好商量下,我认为他可能是下错命令了。”
在四大咨政大夫的表态下,投票很快就开始了,有专人唱票,最后的结果是二十五票全票通过。
也就是说,连负责抓人的和硕万户,也同意赦免王复,对‘牢房’二字进行摘牌。
王复无奈的说道:“特赦的事儿,咨政院决议之后,送于大王下印,若是大王认为我有罪,不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