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百一十章 共襄开海盛举,朕就是亡国之君,吾谁与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祁钰一直在聚贤阁的御书房待到了近子时的时候,才忙完了公事,他手里握着一份奏疏,认真的看着。
国子监的祭酒,翰林院的翰林文林郎,礼部清吏司郎中吴敬,上了一份奏疏。
朱祁钰在南下的时候,追查仁和夏氏的案子中,查出了正统年间的系统性的科举舞弊案,江南诸府就有将近一千多名举人,都是靠舞弊中举,他们活跃在诸府州县做了知县事、推官,而且诸多提学官,都涉案其中。
在清查之后,朱祁钰直接免除了近千人的功名,将数名提学官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并且所有涉案之人,三代不得科举。
这个科举舞弊案仍然有后续。
吴敬作为国子监的祭酒,在京师也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查,京师的举人涉及不多,毕竟像陈循、王文这样的朝堂大员,都能因为在京的一个举人名额闹到皇帝面前来,那么多贵人的眼睛看着,自然不好舞弊。
但是京师的国子监却成为了科场舞弊的重灾区。
国子监分为南北两个国子监,被称之为南北两雍,而南北两雍大约有超过了两万人的监生,而这两万多人的监生之中,经过了国子监的自查,没有问题的大约只有一千人,剩下的九成五,都不满足入学资格。
而吴敬上奏中称:【朝廷设国子监以育天下英才,自洪武至正统,凡科贡生员俱在监肄业,奏欲存省京储止留监生千余人,其余放依亲。】
放依亲的意思就是放这些不满足入学资格的监生,出国子监去依靠自己的亲朋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朱祁钰并没有立刻朱批,而是将奏疏放到了自己的袖子里,明日是例行的廷议,他打算拿到了文华殿的长案前议一议再做定夺。
两万多监生就这么放归,是否是放虎归山。
“让礼部尚书萧晅看下奏疏。”朱祁钰对着兴安说道,奏本一般是一式两份,一本在文渊阁,一本在大明皇帝这御书房内。
文渊阁由通政使王文掌控,而王文为人谨慎,御下极严,文渊阁内制诰,未有敕谕,任何人泄密,都是要进北镇抚司过一遍五毒之刑,一旦坐实勾结朋党,极有可能被送进解刳院内。
朱祁钰让礼部尚书萧晅提前看一看奏疏,目的就是明日议事之时,别慌了神,一问三不知,虽然有姚夔、刘吉帮衬,可萧晅本人作为胡濙推荐的六部尚书,朱祁钰多少得看护点。
“要不要给于少保也看一看?”兴安俯首领命,试探性的问道。
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