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96:朱仿效应,暧昧专家,波澜,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竹杆打桂花。贵妇倚坐于巨石旁,身着长裙,面带微笑,神态安详,手持一枝芙蓉花嗅香,身傍有装满菊花、牵牛花的花篮,花篮边置一瓜。一童站于贵妇面前,手持如意,做回头观望,身后侍女怀抱一手拿拨浪鼓的幼童。如此完美的贵族生活,足够体现了当时贵族社会的奢华,倒是有不少历史研究价值。”
白老师笑着说道:“虽然所题的诗不大对景,但总体来说都是国宝级别的。只不过它是纯粹的炒作高价,历史意义与之前所展示的商晚期青铜鸮纹方斝还有点差距。”
大家纷纷点头。
大家都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这里其中的奥妙。只是有感于话题的严肃性,比较会圆场的肖老打趣道:“小游,你知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啥?”
周游的心神都在视频上,有点不明。
明老小声提醒道:“刚才有人打眼了。”
肖老补充说道:“刚才有个韩国人打眼了,打得严重。”
肖老一边说以便帮忙推进视频,使得视频迅速推进到他们所说的打眼事件。
原来有一位想出风头的韩国人自以为收到了一件价值不菲的官窑瓷器,拿出来耀武扬威,不想当场被人揭露是高仿品。
“还仿得很真!”
周游仔细观察了视频,发觉自己居然无法直接洞悉,心里暗自诧异。
白老师说道:“这个韩国人自以为很了解中国历史,弄到了一件闹官窑宝物,不想在大家的联合鉴定之后却是民国仿的,气得当场晕倒。”
明老说:“我听到那些韩国人谈论,说那只官窑瓷器是那个人从地下拍卖场全力抢购来的,花了不少的钱,甚至还拿房子去抵押套取现金呢。”
周游叹息道:“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19世纪末,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慈禧太后西逃。皇宫大内及圆明园惨遭洗劫,更有大量御用珍宝因种种原因流落民间。慈禧回宫后清查物品,见遗失严重,便龙颜大怒,欲查抄全城,后虑激起民怨,改为以少量现银回购的方式进行强制性收缴。民间有得宝物者,不愿上缴,但又怕因藏匿罪名而被杀头,于是将瓷器底款磨掉,将御用珍瓷保留了下来。这就是有名的“闹官窑”事件。
后来民国,乃至最近,有一小部分聪明的高仿者就打着“闹官窑”的旗号,肆意出售高仿品。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的疯狂利润,的确值得那些贪婪者甘愿冒杀头的危险。
“他不是第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