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61:苏轼的手札,暧昧专家,波澜,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字迹颇有王僧虔之风。”
剩余的一位老专家也是附和开来。
王僧虔,琅琊临沂人,南朝齐书法家。其人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书承祖法,丰厚淳朴而有骨力。而在历史上,苏轼曾成功模拟王僧虔的书法风格,引为一时佳话。
明哥则看得比较慢,或者说是看得比较仔细。
大约十分钟后,明哥却不住摇头,叹息道:“的确,模拟得很像,甚至连造假工艺也是无懈可击。只可惜啊,他犯了一个不是错误的错误,晚年的手札居然出现了早年的书法风格。”
两位被邀请过来的老专家都不怎么挂得住了。
他们都是拍卖行的老手,在行里可谓是老资格了。虽然明哥在港岛的鉴赏界里很有名气,但现在被公然打脸,那就有点太过不堪了。
曹先生疑问道:“明哥,不知道可否解释一下呢?”
明哥没有回答,反问起周游来:“周先生,你是国内的鉴宝大师,不如你跟我们说说看吧。”
周游没想到明哥会拉自己下水,稍微有点无奈,但出于礼貌还是得稍微回应一下的:“苏轼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而黄庭坚形容苏轼的字是: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看出苏轼的真实书法风格了。”
两位老专家稍微有点领悟,可是那过来的五位年轻人则不是很明白了,依然是一头雾水。
程飞虎也是听得辛苦,问道:“明哥,小游,你们就别卖关子了,直接说破吧。”
周游仔细地解释道:“苏轼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的书法风格。他的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有种随意、自然的情趣。而到了晚年,他的书法挟有海外风涛之势,掣笔极有力。”
明哥则补充说明道:“苏轼晚年的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周游再补充道:“苏轼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周游和明哥的双重解释,无疑说明了一切。
这本手札的出现时间与书法风格出现了微弱的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