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0章玉手镯
jiuxiaohonghu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40章玉手镯,权力暗战:征途,jiuxiaohonghu,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之洞的例子算是比较好的,起码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写作事由。
很多官员润笔,事由可以忽略不计,比如给送礼者提携对联和字,给送礼者的儿子起笔名等,甚至压根就没有事由,对以润笔名义送来的钱财照收不误。
到了清朝中后期,送礼突然变得简单了,送礼者完全不用琢磨怎么送的问题。
因为当时官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送礼制度和文化。
进入官场,只要按照规矩来说,就能平平稳稳、和和气气的把礼给送了。
比如三节两寿,下级要给上级官员送礼,比如迎来往送,官员之间互相要送礼金、送礼的名义也很好听,不沾金钱等字,透着一股雅劲儿。高官离境,官员要送别,同僚启程,官员要送别,这些名字听着透着一股人情味,让人不好反驳,更不便严格按照律法来查办。而且这些名目的开支,可以列在衙门的公款名下,官员们何乐而不为呢?
晚清各种政务往来,在公文中少不了要夹张银票的。
清代掌故集《十叶野文》说,晚清封疆大使向太后、皇帝进贡物品表孝心,要在礼单中夹银票;皇上万寿,给紫禁城上折子祝贺,要在奏折里夹银票。
这些银票都被官中的经办人员拿走了,就相当于现在领导身边的贴身侍从,要送礼,必须要从贴身侍从入手。如果不夹银票,他们就把你祝贺的折子晚几天递上去,让皇帝看不到你的孝心。礼金的具体金额,各个衙门都有一套执行标准。
《官场现形记》中,就有一个新任官员,因为没有得到本衙门各种迎来送往的礼金标准,得罪了上司和同僚,最后黯然下台。
在送礼制度的晚清,官场中人不用担心送礼的途径问题,安全问题。大家各得其乐。一个人如果要额外表示诚意或者衷心,只需在标准之上加钱即可。
原本知府大人生日,下属知县只需送白银百两就可以了,如果某个知县奉上银两千两作为寿礼、外加名画一副求‘鉴赏’,知府大人马上就明白这个知县对自己的意思了。
这些从古代衍生而来的送礼方式和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官场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复杂的送礼方式,而投其所好,依旧是现代官场送礼中最为流行的方式。
赵德三知道邱启明是想先通过他了解一下苏姐的兴趣爱好,以便能够投其所好,争取送礼成功,一旦苏姐收下了邱启明的礼品,也就说明苏姐会在他提干的事情上为他说两句话。
赵德三微微眯着眼睛琢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