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二更]624
云长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4章 [二更]624,我在汉朝搞基建[穿书],云长歌,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方城门,没了。
最后李息干脆当做给刘谈叙述整个作战过程的信一样写的详细了一些。
刘谈在接到这封信的时候正在担忧,李不厌那边还没有消息,李息这边还没消息,就算燕国这边开始建各种作坊都不能让他开心。
这些作坊除了一部分是蒸馏酒精的以外,剩下的都是将来用来加工豆制品的。
去年种的那些小麦和水稻都是依靠着温室才顽强活下来的,刘谈直接让他们一点点降低温室的温度,能够活下来的植株的种子保留,然后一代代培养下来,争取早日产出适应北境国环境的水稻和小麦。
不得不说,那些植株连北境国的气候都不能适应,那更不能适应燕国这边的气候了。
黄米和小米在这边长的也一般,倒是大豆长得不错,这一片土地都很适合种植大豆,他就打算让百姓们改种大豆。
顺便在燕国推广一下豆油,而且北境国出产的豆油产量已经有些跟不上了。
作坊多少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大豆产量不够,北境国一地供应一整个大汉也太难了一些。
以前能供应上主要是因为豆油只在一些比较主要的城市推广开来,比如说长安啦或者各个诸侯国的都城啦。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从这些城市辐射到了周边的城镇,让豆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尤其是一到冬天,人们需要更多的脂肪来对抗寒冷,对于油脂类的东西需求就更大,搞得刘谈之前就一直在发愁,他已经尽量在别的地方收购大豆,但是为了不扰乱粮价,收购的价格一直不是很高。
之前他一直疑惑燕国这边为什么不种植大豆,他让人收购大豆的时候燕国这边提供的一直都很少,虽然价格不高,但比起这些百姓种田得到的粮食,总是更好一些,毕竟收成好,价格也不低,相对就会好很多。
等他到了燕国之后发现还真不是这边百姓的问题,而是朝廷压根就没宣传过。
刘谈深深怀疑刘旦是不是为了跟他较劲才这么搞,要不然何必放着钱不要,他将所有的大豆收上来高价转卖给他也好,让老百姓自己卖了之后他收税也好,总比之前的钱要多很多。
不管怎么说,现在总算是有机会了,先让燕国的百姓种大豆,水稻和小麦再说。
一边想着这些一边担心战争,李息的信多少让他平复了一下心里的焦躁。
他先是打开了捷报,在看了一下伤亡之后就知道李息肯定是用了火药桶,那么这个结果也很正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