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娜215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6章,[综历史]衣被天下,洛娜215,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很多后世人的印象中,三国故事完全是被《三国演义》所带火的,要不然那短短六十年的故事在华夏五千年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哪里就值得被称颂至今。
也因此,罗老先生因其“同人带火原作”的巨大成就在后世被戏称为我圈祖师爷。
但事实上在大明,并非是罗老先生带火三国,而是三国故事带火了罗老先生。
巴蜀之地文人荟萃,而出自巴蜀的文人自然会为了老家的名人打CALL,加上唐宋之时常有文人避战入川,并在此地得到当地浓厚的三国文化熏陶,而他们离开的时候自也带上了这些故事。
于是诞生于蜀地的刘汉故事以及背后的刘关张、诸葛亮等故事及其传说便伴随着在这里避乱过的李杜,以及生长于此地的三苏走到了主流上。
有这几位的带动,加上三国的故事的确能打,又有宋时政府避战思想以及元时无形的精神压迫,种种因素便导致纵横睥睨,文治武功、阴谋阳谋、名字好记国家数量少的三国走入了每个人的世界中。
咳咳,国家少这点也很重要,要不然论阴谋阳谋和历史精彩度,五代十国比之也丝毫不输,但将这段时间的几个国家背一遍,大部分人就会摆摆手表示没兴趣了。
不过虽然三国在民间极为有名,随便抓个人都能说一两个典故,但因为民间讯息获取不易,所以大部分民众虽知三国,却不知前因与后果,有的人甚至连三个国家为什么会打起来都不知道,多半都是东一耳朵西一二多,知道个大概罢了。
因此当罗贯中写出前后连贯,剧情完整丰满的《三国》时,可想而知其热度和受欢迎程度。
但叫好和叫座是两码事。
尽管木白的书局使用了最新的刻印方法以降低成本开销,但一套三国足有六十余万字,要买齐一套那得是土豪中的土豪才舍得。
就连在大明的神经中枢应天府里,大部分的书客都是择一二本采购,要看前言后续得去好友那儿租阅,更别提经济实力略差的外地了。
这年头舍得花钱买话本的到底是少数,而这其中肯花钱买这巨著的更是少数,某种意义上来说,此前那些拒绝罗老先生的书商对这个市场并未估算错误。
因为干煸的荷包和识字能力约束的关系,大部分群众还是选择花上一盏茶的费用去茶楼里蹭个说书先生。
一边听人说故事,一边和同好聊聊剧情,可不比在家里一个人看书有趣的多。
但市场就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