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娜215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1章,[综历史]衣被天下,洛娜215,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因为消息的传播具有迟滞性,所以,大明官方还十分大方地拨付了一笔额外的费用给各位“猎头”们——无论是谁,只要他们将有真才实学的造船匠人带到了大明,就能得到一匹锦布。
别看单个匠人的寻猎酬劳似乎不是很高,但只要这些商人愿意,一次带来十个二十个乃至于更多根本就不是问题。
是的,大明就是在光明正大地挖别人的墙角。
不厚道?哎呀,良禽择木而栖,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华夏自古以来人尽皆知的道理,怎么能说厚道不厚道呢?
当然,在挖墙脚的同时,大明也不忘培育自家的人才。在国家的政策向海洋倾斜之后,大明建造起了南北两个造船厂,北方的定在山东的胶州湾,南方的则是定在东海的瀛洲。这二者都是深水港湾,同时有天然的陆地遮蔽,可以预防大风天气对还未完工的船只有所伤害。
其实,从地理位置上说,南方的福建、广州等地要更适合建立造船厂,但那些地方每年的飓风天着实太多。
而且,南方多树,开山建路的过程中,这些地方有不少树木可以用来做建材,在那几处建厂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时间和建造成本。
只是成也地理,败也地理,偏偏就有飓风这个无法解决的大难题立在那儿。在海湾边上能够建立起不惧飓风的房屋之前,要想在南边造船恐怕是不可能的。
但这并不影响南方的工匠北上,前些年,大明对工匠们的服役之法进行了改动,家有余财的工匠们可以缴纳钱粮买断劳役,而这些上缴的经费则被朝廷拿来雇佣和聘请旁的工匠。
是的,在如今的新政策下,工匠给国家干活非但可以抵消自己的劳役,还可以得到工钱,但正因为是聘用关系,主家自然有资格对工匠定下严格的工期、质量要求。
和以前被监工打骂、被迫进行的劳役不同,现在的大明匠人服役完全是出于自愿,而且为了自己的名声和丰足的收入,以及为了让自己下次依然能够被聘用,他们干起来可卖力啦!
磨洋工和认真干活之间的鲜明差别很快就让那些反对改革的朝臣们闭嘴了,大明的各项工程速度增加不说,质量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体折算之后,其实还是朝廷赚了。
而工匠人也不亏,除了赚到了酬劳之外,从此之后他们还多了一个为皇家做过XX的履历。作为大明第一IP,和明皇室有关的一切都得到广大人民的推崇和追逐。
基本上,只要打上“皇家”两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