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煜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8章,七十年代攀高枝儿,空煜锦,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实早在五十年代末就有知识青年下乡了, 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大批的知青下,有人甚至能在乡下过十多年。
有人怀揣着希望坚守着不肯在乡下结婚成家, 也有人熬不住吃不了苦跟当地人结婚了,有了孩子有了家庭。
如果不是恢复高考,那么这些人可能一辈子也就留在乡下过日子了。
但高考让所有下乡的知识青年看到了希望,没结婚的庆幸欣喜, 结了婚的懊恼后悔, 各显神通, 都是为了回城。
这篇文章薛明珠从头看到了末尾, 看的也是认认真真。以她个人的观点来看, 写的也算事实,并没有偏颇。但这篇文章在学校仍旧引起了轰动, 众人议论纷纷。
总体来说分为了两派, 一派认为哪怕结婚了也有追求进步的自由,农村限制了一个人的发展不该留着人不放,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能长久的,考上大学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为社会贡献力量, 不该阻拦他们进步的脚步。另一派则认为, 结了婚安家落户了, 就该多考虑家庭, 哪怕追求进步也不能以牺牲家庭为前提。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薛明珠只看了一眼就没兴趣了。
像这种事不是当事人大约无法理解当事人的心情, 薛明珠觉得, 如果像吴翠翠这样并非自愿结婚的, 走了也就走了,那些为了不想干活嫁了本地人的, 又凭什么呢?需要人家的时候你态度好好的,不需要人家了就一脚踹开,脸也忒大了些,凡事都有个因果,这种被拦在乡下也不值得同情。
虽然吴翠翠没说,但薛明珠却知道吴翠翠是下场了的。甚至她还在一众文章中看到了吴翠翠的字迹。
吴翠翠从自身角度出发,详细说明了一些下乡知识青年所遭遇的事,将两派的行为都批判了一遍。
只是吴翠翠一个人的力量终究太小,她的文章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水花,但吴翠翠似乎并没有气馁,每天除了上课就忙活着写文章去公告栏那里跟人辩论。
薛明珠很佩服吴翠翠。
不是所有人都像吴翠翠这样勇敢的。据她所知,有些女知青哪怕被迫嫁人,在生了孩子后就认命了,哪怕后面有机会回城也为了孩子留在了乡下,这么过下去一辈子都不会幸福。
但吴翠翠不一样,她自始至终都知道自己不想留在那里,只不过她也是善良的,离婚离开那里后为了孩子没有去告那个男人。
像蒋启东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少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