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客缦胡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八章 鲧,乱世英杰,秦客缦胡缨,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帝因为要惩罚地上的人类而发下大洪水的故事。这段故事后来转化在基督教的圣经中,成了诺亚方舟的著名传说。其实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远古神话中,都有着关于上古大洪水的传说。
除了中国和古代希伯莱以外,伊朗琐罗亚斯特教也有这种传说,另外,在古代印度的神话中,也有大洪水的故事,正是在这次大洪水中,著名的湿婆大神大显神威,他脸上的那道标志性的蓝色闪电伤疤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不仅如此,在中国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诸如藏族、回族、傣族、苗族等等,在他们的创世神话中也都有着类似的故事。我们相信在上古时代的地球上,极有可能出现过一次全球性的大洪水的。
言归正传,由于洪水的泛滥,地上的人们生活极为艰难,连当时的帝尧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鲧出现了。
话说帝尧放勋,史书赞他“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将华夏大地治理得秩序井然,蒸蒸日上。因为讨论接班人的问题,召开御前会议。
帝尧问:“谁可顺此事?”根据要求,臣子放齐与欢兜分别提出了两位王位候选人。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帝尧曰:“吁!顽凶,不用。”帝尧又曰:“谁可者?”欢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帝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
嗣子丹朱首当其冲,其次才是共工。帝尧分别进行否决的理由也很值得推敲:他说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是个好人,但是怎样的“坏”却没有再说,停留在“顽凶”的层面。而对共工的评价就没这么简单了,先是说其“善言”,但是行为怪僻,爱走旁门左道;接着说了一句相当狠的话“似恭漫天”,看似恭敬但是敢欺天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群臣也没有人再坚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历史的“罪人”、神话的“英雄”鲧,闪亮登场了。尧又说:“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
一个“皆”字道出了鲧在众臣心目中的地位。数千年的历史中,像鲧这样深得人心全票通过的状况是相当少见的。
但是,帝尧仍然不同意,很怪的理由—“方命圯族”。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他这个人不听话,在族里的名声很不好。《左传》说他“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
大臣四岳表了态:“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同样事件的描述,《夏本纪》与此便有了些微的出入:“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