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九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怪味根源,一品农妇要二嫁,东九篱,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是用来调味的佐料。
“二少奶奶,佐料在这儿,这是盐巴、酱油、白醋、花椒、姜、蒜子……”牛婶儿双手在衣服上揉擦了两下,指着调味品一一介绍着。
南辛夷的眼光顺着看过去,一眼就看出盐巴的不同之处,怎么说呢!她看到的盐不像现代的盐那么洁白细腻,而是粗大黄色夹杂黑色物体的颗粒,南辛夷顿时知道餐桌上的菜肴为什么一股怪味了,原来他们炒菜用的是这种劣质的粗盐。
“这盐能吃吗?你们难道是用的这个炒的菜”南辛夷惊讶的问。
牛婶儿闻言惊讶的抬头盯着南辛夷,仿佛在盯一个外星人,末了,才从牙齿缝里蹦出来几个字:“二少奶奶,是用这个盐巴”
“这怎么能吃?这里面可是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这是要扔掉的啊!”
“哪有什么有毒物质,真正有毒的是从茅厕旁的石头上刮下来的盐。”牛婶儿心中尽是鄙夷,果然是小门小户出来的,应该是从来没有见过盐巴,才会这么惊奇,也难怪,像他们那种穷苦人家,又怎么吃的上盐巴,他们吃的菜不都是用醋布煮出来的吗?
“这盐巴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吃的起的,也就你嫁到杜家来才有这个福气,不然你看看哪有机会能吃到这个盐巴”
南辛夷恍然大悟,古代盐是紧缺物资,盐这个身体刚需,一直被官府牢牢的把控着,盐矿和盐道都有重兵把守,不允许民间贩卖私盐,是以盐价一直居高不下,再加上这几年与乌凌国发生战争,国库空虚,盐的价格更上一层楼,可苦了普通老百姓。
许多人吃不起官盐,就食用土制盐,是从盐碱地的碱土中制取而得,也有的是硝盐,是从硝土中制得。这两种方式制得的盐,成分复杂,并非完全的食盐(氯化钠)成分,而是含有钠成分的多种盐类,比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硝酸钠,亚硝酸钠,以及氯化钠等等。虽然比不上官盐,但胜在价格便宜,也有人连这种盐都吃不了的,就会就以便宜的醋布替代,更有胜者就是牛婶儿口中所述的厕所旁边的石头上的盐,其实就是尿液粪便长期残留在上面的盐分。
人不可一日无盐,南辛夷心里明白,盐这么重要的东西,肯定是有人会不顾官府的打压铤而走险的。元代杨维桢在其诗中写道:“人生不愿万户侯,希看盐利淮西头;人生不愿千金宅,希看盐商千斛舶。大农课盐折秋毫,凡民不敢争锥刀;盐商本是贱家子,独与王家埒富豪。”
这首诗主要写人生做官也好,富贵也好,都远不如经营食盐。盐商尽管出身很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