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章 当年那案子,欠费侦探,风过,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案子很明朗,此毒枭在该国正混得风生水起,生意越做越大,没理由会万里迢迢跑来海城自杀,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他杀,而且是毒贩之间黑吃黑。
按理说,这种人死有余辜,为他伸张正义大可不必。但是市政法委却看出这个案子有深挖的必要,很有可能会挖出国内的一个大型贩毒网络。于是在政法委牵头下,市局从各刑侦大队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了313专案组。
这个313专案组集合了市里头的警界精英,包含了缉毒、反黑各方面的人才,而顾谦非也因为在密室类案件颇有名气,而被借调到组里,负责案发现场分析。然而这么一支精英队伍,面对此案却一筹莫展,破案进度一直处于半停滞状态,其中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首先是杀人凶手的作案手法非常娴熟,现场没有留下任何头发、指纹、脚印等线索,连凶器都进行过特殊处理而无法追查来源,经研判应为职业杀手所为。加之案发当天的酒店监控录像全部因为服务器故障而缺失,要找到这个与死者素昧平生的杀手更是难上加难。
命案这种东西,若是一般的仇杀或者激情杀人、抢劫杀人,甚至于那些不讲道理的变态连环杀人,都是有迹可循的,都有个可以让人推理出来的行为模式。唯有买凶杀人最难查,因为主谋和凶手基本上没有必然的关系,就算警方能够猜到主谋是谁,也只是掌握对方的杀人动机,却没有作案时间和其他相关证据。
这是个疑罪从无的法治社会,如果不能找到决定性的证据,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主谋逍遥法外。
从缉毒组的反馈意见,有动机枪杀这名毒枭的大有人在,国内国外加一起不下于两位数。换句话说,除非能在茫茫人海当中找出这名职业杀手,否则就无法找到起诉主谋的证据。更不用说在那些组织严谨的杀手组织里,负责动手的人永远都不知道雇主是谁。
当时案件唯一的进展就是顾谦非成功地模拟出了该密室是如何形成的,除此之外,负责反黑和缉毒的同事们一无所获。在313专案组里很多人都悲观地认为,这个案子顶破天也就是把那名杀手找出来,然后就此结案了事。
案子拖了几个月毫无进展,而专案组人员在各自的刑侦大队还都有其他工作,渐渐地就被搁置了。有人甚至建议就此结案,以自杀公布调查结果,反正从一切表象来看都应该是如此,顾谦非的推理也不过是他个人猜想,未必就是真实。
虽然这么说没有瞧不起顾谦非的意思,但是当时年轻气盛的他却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