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6章 挣了大一笔银子 方子差点儿泄露,独宠夫郎,不曾阿,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尽管江知县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但这三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旧有不少问题。
管理混乱,监督不严格,产品不合格,速度慢……反正平城这边没有出现的问题,这三县都遇见了。
好在这三县的知县态度端正,及时改正错误,所以这三县的粉条生意慢慢步入了正轨。
如今两个月下来,沛水县一共卖出了九百万斤粉条。
一斤粉条黎荞能得一文多钱,按照一文钱算,那九百万斤粉条黎荞一共能得九千两银子。
算完沛水的账,明知府又算另外两个县的账,这两县的水平和沛水县差不多,一个做了一千万斤粉条,一个做了八百五十万斤粉条,这分别是一万两银子,八千五百两银子。
这三县加一起,黎荞一共能得两万七千五百两银子。
至于永兴县。
提起永兴县,明知府先是叹了口气。
这个说来话长了。
他之所以在整个河西府建红薯作坊,为的就是攒政绩,是以,接到江知县的禀告,知道孙知县在拖他后腿,他怒不可遏,带着人就杀去了永兴县。
到了永兴县之后,先是训斥了孙知县一顿,然后便逼着孙知县按照平城的经验去整改。
这个整改过程,给他添了无数的火气。
孙知县在永兴县任职期间,一向是得过且过,他信奉的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他不搞欺男霸女鱼肉百姓那一套,他把很多事交给手下人去做,他自己喝喝小酒,与美妾品品美食,小日子过的美滋滋。
红薯作坊一事他也是交给手下人去做,他自己并不上心。
没有他这个知县监督,永兴县那帮人狗胆包天,把作坊、淀粉搞的一团糟。
明知府当时了解完现状,心中生出不妙的预感,他立马把负责红薯作坊的那帮人抓了起来。
他一个个的审问,这一审问还真审出东西来了:
永兴县的县丞和县尉,两人竟是把粉条方子给卖了。
而且不仅仅卖了一次,他们把方子卖给了好几个商人。
当真是一个敢卖,一个敢买。
这几个商人距离河西府挺远,他们想着等他们把粉条运送回老家,就把买的这批粉条和他们自己做的掺一起卖,用这种法子应该能挣不少银子。
这可把明知府给气个半死。
但生气没用,必须得解决问题,其中两个商人拿到货已经走了,他一边派人去追,一边把余下的几个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