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4章 嘴毒的黎荞 嘴巴很毒,独宠夫郎,不曾阿,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些天黎荞一直在租住的院子里埋头苦读, 偶有出门也都是直奔书铺,目标明确。
他真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其他赴京赶考的举子不是这样的。
其他举子入了京城, 也有黎荞这般关起门来刻苦读书的,但更多的是一边读书一边参加诗社、文社等。
这些举子以后很可能要做官,在官场混,当独狼容易被人踹下去,所以, 哪怕知道皇帝不喜欢大臣们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人们还是会拉关系, 拓展人脉。
很多举子来了盛京之后,积极参加各种聚会,一方面是真的想切磋文章、诗词, 若是写出惊世之作, 那立马就能名满盛京。
出名的好处自不必说,最大的好处便是不必主动投靠权贵, 只要名声够大,有权势之人自会主动拉拢。
另外一方面也是真的想要结交朋友。
写出惊世之作的概率太小,还是结交朋友这一目的更容易达到。
除此之外, 一些有途径的举子还会拜门认师。
这个拜门认师分为两种, 一种是真·师生那种, 老师是真的要向学生传道受业解惑。
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一般是当代大儒, 名满天下, 收的学生少而精, 个个不俗。
另外一种师生关系, 老师并不会真的给学生讲课,双方只是互相利用,拜师者递上一笔银子,从今以后有了保护伞,被拜者,既有银子入账,自身的势力也添了新血液,双方称得上是互惠互利。
总之,最近的京城极为热闹,举子们各展神通,好为以后铺路。
这些举子们为了未来,选的路不同,但对黎荞的好奇,那是这前所未有的相同。
小地方来的,但偏偏名声很大,圣上都为他写了文章,还拿了小三元和解元,这是争夺状元的热门选手。
但黎荞这个人,书法除了字全写对了,挑不出任何优点。
诗词嘛,勉强合格,每一篇的匠气都满得要溢出试卷了。
至于文章。
平一篇,惊一篇,是有几分能耐,但看不出到底有几分能耐。
“你在童生试和乡试中所写的四篇文章,已经流传到了京城,惊叹者众多,但不屑一顾者也众多。”
赵大人为黎荞细细分析京城众举子对他的态度。
“你府试的文章有溜须拍马之嫌,县试那篇如何剿灭水寇的文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