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3章 驻俄文化参赞,大不列颠之影,趋时,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53章 驻俄文化参赞
埃利奥特对亚瑟事关对华贸易谈判的建议未必放在了心上,因为不论是在外交部还是埃利奥特本人看来,整个大不列颠及爱尔联合王国中真正了解这个远东大国的人都屈指可数。
即便不列颠真的有人了解中国,那个人多半也已经在东印度公司的广州贸易委员会任职了,譬如说外交部准备任命的第二对华贸易总监约翰·戴维斯,以及第三对华贸易总监乔治·罗宾逊。
其中,约翰·戴维斯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便加入了东印度公司任职,18岁便担任了东印度公司广州贸易委员会董事会书记员的职务,1816年更是作为顾问与翻译陪同阿美士德伯爵率领的外交使团拜会了中国皇帝。
最重要的是,约翰·戴维斯在工作之馀,还因为兴趣翻译了大量中国的文学作品,现在伦敦市面上流行的中国小说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约翰·戴维斯出品的。而且为了标榜自己『中国通』的身份,约翰·戴维斯还相当得意的在译者一栏填上了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德庇时。
正因为如此,所以不论是外交部还是殖民事务部,乃至于他的老东家东印度公司,都将约翰·戴维斯视为最懂中国的英国人。
至于乔治·罗宾逊,他虽然不像是戴维斯那麽懂中国,但他在东印度公司的广州贸易委员会管理层任职也已经有超过十年的时间了。
而且,罗宾逊的家族背景看着也非常令人放心。
在不列颠的政坛里,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在掌控着王国至高权利的上下院摸爬滚打。伴随着殖民地的不断开拓,有一些家族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天地,而罗宾逊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罗宾逊家族的兄弟们广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有驻军西非海岸的,也有活跃于西澳大利亚殖民机构的,还有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哈德逊湾公司行政部门工作的。
相较于这样两位拥有背书的资深殖民地官员,亚瑟·黑斯廷斯这个在外交部没有多少影响力的名字显然不足以左右埃利奥特的判断。
况且,在帕麦斯顿子爵寄给埃利奥特的来信中,已经有过类似于亚瑟论述的命令了。
埃利奥特清晰地记得,子爵阁下的命令包括了:
第一,到达中国后驻扎广州,设法与中国人保持友善关系。
第二,在写给中国官员的书信中,不要使用威吓性的用语,以免构成冒犯。
第三,在非必要的时候,不要向皇家海军请求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