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4章,美人尖,小红杏,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目光落在代码第一行,随意浏览起这组多年前的源代码。虽然代码过时了,但浏览研究起来,还是能窥知一个年代的语言构成和内核开发的流行风向。那时候内核模式下运行的多数内容还使用C语言和C,文档里至少百分之九十是这两种语言编写,如今两种语言在操作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使用越来越少。
他越往下看,越觉得这代码其实很具前瞻性,编写人的设想基本已经囊括和遇见了今天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发展方向。陆离饶有兴趣退出文件查看了核心代码的源数据以及最后编辑时间,瞧着字母后方那一组日期数字,陆离的背脊忽然挺直,神情从随意渐渐冷凝。
这组被命名彗星的代码,应该是光赫正在开发中的操作系统,时间早于九州1.0整整半年,如果彗星编程项目当年能顺利完成上市,也许根本不会发生后来那些悲剧。
陆离用最快的速度重新打开文本,一整天,他几乎是不吃不喝,以平时放缓慢十倍的目光从第一行开始浏览代码一整天,直至最后一行。
中间一度有下属来敲门,全都被他拒之门外,陆离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惊愕和震撼,因为他恰好不巧是这世上少数看过九州1.0核心源代码的人群之一。
精确比对之后,他发现未完成的彗星和九州1.0,基础架构和设想竟是如此地相似,撞一点倒也还罢,可撞了框架,撞了构思,他再也不能单纯用主程构想隔空撞车来简单解释,就算九州1.0更丰富更精简更优化,添砖加瓦包装更漂亮,可本质是没有变的。
陆离从没有听说过九州1.0有原身,它是国内第一套造作系统,出生尊贵,一面世就风光无限。两千万行代码,30多万个文件夹,200多万个文件,在当年也是个巨型编程项目,汇聚无数工程师的心血。
想要求证他的疑问,对别人来说也许很难,对陆离来说却很简单。
亚璟电子由环亚出资成立,百分之七十以上控股,虽然这几年都是那个姓苏的老女人在运营,但百分百还是他们陆家的东西,他想问点什么很简单。只需要给几年前参与九州1.0组长以上级别的工程师随便打个电话问一问,就能立马清楚,编程的框架到底源自哪儿。
可陆离的手指迟迟没有动弹,他不敢赌。
秋来知道彗星的存在吗?也许她一直都清楚,只苦于没有证据。不然她为什么不彻底隐藏锋芒,偏要加入小虎队参加信安大赛?
杀进决赛有机一览亚璟的内网,伺机潜入寻找源代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