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人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6章 什么革新派,我是古典派,大明第一工业巨匠,江边人暖,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头就相当于下等田的亩产。
当然了,这指的是之前没有化肥的时候。
现在民间的下田轻松就能四百斤,中等田六百斤,上等田八百斤都不是问题。
在农民中传承了千年的亩产口诀失效了,随着化肥的使用,大明的粮价越来越低,如果不是朱元璋出手补助这些农户,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弃田进城打工。
科学院这边,张天赐的计算机越来越复杂,以至于经过这一年的完善,需要使用显微镜才能看得清集成电路。
当集成电路复杂到这个地步,量变引发了质变,编程也顺势而生。
只不过经过多次的考虑,张天赐最后还是选择了中文编程。
后世虽然也有中文编程的存在,不过张天赐可没有接触过,所以只能尝试着摸索,开始自己研究。
这也是张天赐第一次脱离记忆中的书海,第一次向未知的领域研究。
陶成道不时会来看看张天赐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只可惜陶成道看不懂编程,也分不出张天赐到底有没有进步。
但是陶成道发现,张天赐使用的显示器越来越厉害了。
之前的显示器,因为显像材料的原因,比头还大的显示器上面,只能显示不到二十个字,就这二十个字还不是很清晰。
而现在过了快一年,陶成道发现张天赐使用的显示器进步很大,上面能显示的文字越来越多,其中的字体也越来越清晰。
只不过这些文字都是简体的文字,就和自己最开始研究显示器的时候使用的一二三四一样。
无论是在陶成道还是张天赐来看,简体文字势在必行,终有一日文字不简化,百姓的知识水平将永远停留在仅仅认字,而不能更进一步到会写上。
朱元璋对于这种激进的改革,开始有一些犹豫担心,朱标今年也二十二岁了,和洪武三年时十五岁的少年也大为不同,性格上开始逐渐向父亲靠拢。
好在少年心气还在朱标的心中留有余温,思索良久,朱标还是站在了张天赐这一方。
而礼部的陶凯和太常寺等官员,则坚决反对张天赐简化文字。
传统和革新之间争斗,再一次开始。
好在最后马皇后拍板定下,拿出从汉代流传至今的文字演变过程。
为了垄断知识,历朝历代的知识分子,都在尽可能的让文字越发的复杂。
如今有了能让天下所有人都更方便学习和掌握的字体,那理应让知识回归到民间,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