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大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雕像又是雕像,草根逆袭,猫大师,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时,陪同我一起下去的是爱教授的学生,名叫杨飞,他那时二十六岁,就一直是负责我们这一组的挖掘。”
老人详细地说起了那一次事故的经过:“杨大哥为人很和善,与他交往的多了,彼此的关系也非常不错。他在下洞的时候,显得很兴奋,说是这一次考古,将会是考古界的一次伟大发现。”
屋里所有人都静静地听着,谁也不敢在这紧要关头打扰老人。
“我和杨飞大哥下洞后,就开始凿起了那道石墙。”
老人继续道:“那道石墙是整块的石料砌成,每一块都有一米半长,凿起来很麻烦。尤其是石料与石料间,似乎用了一种坚硬的弥合剂,居然比石料都牢固。据杨飞大哥说,这应该是古时的一项秘方,应该是用了糯米以及草浆等物。他曾经在其他的古墓中也看到过。”
“我们就一边聊着天,一边凿那道石壁,凿了半天,总算凿开了可以通一个人进出的洞来。”
老人说得很细至,基本把当时的每一个过程都说了出来。
石壁凿开后,杨飞立刻把鼓风机口对准了里面,往洞中鼓入空气。
当时,因为条件的限制,挖掘基本上靠人工。而且,上面与下面的通讯,也是非常的简陋。
不过,爱教授他们有过许多年的考古经验,却也拥有一套自己的通讯方法。
只要是年纪如今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人,一定还记得,在七八十年代,许多国营商店里,店里的上方,会拉满铁丝,然后上面会有一个个铁夹子。
当营业员把一件商品卖给顾客后,会填写一份收据,夹在铁丝的铁夹子上,一甩手,这个铁夹子就直接沿着铁丝,滑向了开票收款处。
这样,就避免了营业员跑来跑去,也节省了许多的时间,可以说那是当时短距离通讯的最佳的方式。
当时的爱教授与下面的联系,就是借用了这个方法,他们会把一根铁丝直接拉入地洞,每隔十分钟,就用一个铁夹,夹住写好的纸条,直接滑落下去。
下面的人接到铁夹后,会立刻写上回复的内容,仍放回铁夹上。
只是,从下面要传到上面,就得下面人拉动铁丝,上面的人看到铁丝的震动,就会拉一根栓在铁夹上的绳子,把铁夹拉上去。
这样,双方的联系就建立起来了,也不用洞里的人来回跑,非常的实用和方便。
当杨飞和蒋老五用鼓风机把洞里的障气都抽干吹净。杨飞拿出了一根腊烛,点燃后伸入了洞穴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