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小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44章,老太太的咸鱼人生,寒小期,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竟他们家的老房子也没到住不了人的地步。可人家执意要起新屋,外人也不能说啥。
同样的,送自家娃儿去念书也是这么个意思,是没必要,大可不必,可人家就是要去,你还能咋地?
别人也就在心里嘀咕两句,魏大嫂则是一个没忍住,就跑来跟杨冬燕叨叨。
杨冬燕浑不在意:“对呀,这不是家里还剩下一些钱,就索性送窝头去念书。南田村离咱们村也不远,又是我娘家,我叮嘱了二牛和他媳妇,明个儿回门时也提一嘴,没指望他们帮着照顾,可真要有啥事儿了,都是亲戚也会帮衬一把的。”
这一带多数人家还是没有午饭的概念,因此倒是没必要让窝头特地跑去杨家吃一顿。
真要是担心中途肚子饿,也可以带上一些吃食。像煮鸡蛋、土豆饼、红枣糕之类的,放个半天坏不了,也不会变味道。
魏大嫂欲言又止的看着杨冬燕,半晌才叹气般的道:“认识你那么多年,我还真是头一次知道你志气高。”
“啥玩意儿?”送孙子去念书就是志气高?
好在杨冬燕也不傻,略一琢磨还是弄懂了魏大嫂的言下之意,顿时没了好气:“就送孩子去私塾里学个认字,省得那娃儿跟他爹他二叔一样都是睁眼瞎!再说了,村学又不贵的,又不买书又不买笔墨纸砚,一年的束脩也才二百文钱!”
二百文钱,说便宜也便宜,说贵也贵了。
说它便宜吧,村学的先生也就带了十来个孩子,一年下来撑死了赚个三贯钱。是能养家糊口,但平常还是需要他婆娘下地劳作,就算不种粮食,也得种些蔬果,院子里也养鸡,不然日子还是没法过。
说贵吧,这一带最便宜的粗粮,只要十文钱就能买一斗,当然没去壳的,吃起来也是分外得拉嗓子。可那也是粮食啊,二百文钱,不得买个二十斗?灾荒年间,那是能救不少人命的。
再说魏大嫂家,二百文钱其实是出得起的,就算每年出二百文钱,也是绝对没问题的。
可孩子那么多,让谁让谁不去呢?如果都是自家儿子,那是无妨,当爹娘的可以选最聪明的那个去,或者选最小的。可问题就在于,魏大嫂家是四个儿子,前头仨都生了好几个儿女,不提姑娘家,再撇开已经长大了的几个,剩下适龄的也有仨。
萝卜和土豆,跟窝头是一年生的,还有个小了一岁的叫大头菜,都是男娃子。
关键是,这仨还分属于三房。
魏大嫂刚被杨冬燕说得心动了,随后就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