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新立
袖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0章 新立,重生在夫君登基前/碎金,袖侧,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仿佛进入了一场看不见的竞赛。
至于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但没有人会诉诸于口。
王爷们之间的较劲反而不是现在的焦点,朝堂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才是人们更关注的地方。
梁、晋皆承魏制,朝廷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之下又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及侍郎,是为三省六部制。
叶碎金也承袭了这个制度,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
她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合为一省,称中书门下,或可以只称中书,主政事,又可简称政事堂,是宰相办公,决策国家大事的地方。
在叶碎金的构想中,宰相不能独,实际上越多越好。至少有两位,三到五位为佳。
承魏、晋前制,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皆不授人。杨先生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国之宰相。辅佐帝王,统领百官。
袁荀以门下侍郎参知政事,为次相。
此为新贵。
又有前晋遗臣,亦为次相。
此是皇帝与旧势力的妥协。
叶碎金的计划中,未来还会将财权从政事堂剥离,只现在新朝初立,暂还不能动,
但军事权必须从政事堂独立出来。
军事权从前归兵部,兵部在政事堂之下。
但大穆建国之后,叶碎金将叶家军大名鼎鼎的枢密八房升级为枢密院,主军事决策、兵符、禁军。
枢密院与政事堂并立,分掌军、政,合称二府。
大穆初步形成了军政两权分立的体制。
六部官员一半都是从晋帝手中继承而来的。旧势力盘根错节,扎得极深。
枢密院的建立,侵夺了兵部的职权。
枢密院最高长官为枢密使,皇帝亲自兼任枢密使,知枢密院事。
一如往昔,将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众人都看出来了,这位皇帝,对军权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掌控欲。
这必然是因为内心里有什么执念或心病。
众人思来想去,只能归结为:因为她是女子。
或因女子掌权更为困难,所以更为看重军权。
除此之外,的确也做不出别的解释了。
同时,枢密八房中,又有度支房合并进了户部,吏房合并进了吏部。
将军队的粮草、后勤权力分给了户部,将武官的铨选、任命权力归还了吏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