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5章,[清穿]东宫女官,张佳音,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子微服私访发现粥棚以清水粥糊弄流民, 皇上得知之后,震怒,命人严查此事, 定要给流民一个交代。
而太子趁势向康熙请示流民的处置。
“回禀皇阿玛, 儿臣当日见城南郊外的流民百余人, 皆为无乡可归的老弱妇孺,已停留数月。另行打听之后, 得知城东、城西的粥棚亦是如此,合计有七百余人, 需得早些安排,一可撤掉粥棚, 二可使百姓免除流离失所之忧,三……”
太子有理有据道:“皇阿玛召见科尔沁亲王,如若进京城之时见到这些面黄肌瘦的流民, 恐对大清的颜面有碍。”
乌兰布通之战后, 噶尔丹率残兵逃回蒙古, 虽说路上遇瘟疫病死不少兵将,但噶尔丹本人安全无虞地回到了准噶尔。
而噶尔丹一日不死, 准噶尔便不会死了侵犯之心,大清与准噶尔的战争便不算彻底平息。
因此康熙决定召科尔沁亲王沙津入京, 亲授机宜, 计在谋噶尔丹性命。
太子此言一出, 众大臣皆深以为然,纷纷响应,认为太子所言在理。
康熙亦颔首, 圣口御言, 由太子亲自解决流民安置问题。
太子应诺。
稍后, 大阿哥又向康熙陈明,戴梓已在他庄上仿制出乌兰布通之战时准噶尔军所用的大炮,并且将制造方法献出。
康熙只是微微颔首,并未表示出太多情绪,但却收下了大阿哥所献的配方,命兵仗局制造。
然而研造兵器本是兵仗局的职责,虽说戴梓从前也算是兵仗局的官员,但他曾经风头太盛,惹了不少人的眼,并没有多少人希望他重归。
只是碍于大阿哥的身份,兵仗局不敢说什么罢了,心中却是多少有些不满。
而堂下大臣们这些暗潮汹涌并未搁在明面上,熙看向着诸打大臣,问道:“可还有事启奏?”
大阿哥不甘心地瞥了太子一眼,移步至堂中,奏道:“儿臣有事启奏。”
“准奏。”
“回禀皇阿玛,儿臣闻得江浙踹匠暴动之事,深以为,如若不查明事实,加以镇压,恐不能服众,因此,儿臣情愿,亲自前往江浙地区料理此事。”到底没有受住太子的诱惑……
其实就像大阿哥先前说的,江浙踹匠暴乱,只能称作是乌合之众,对朝廷来说随意便可镇压,根本用不着大阿哥亲自前往。
但大阿哥如此请愿,在众大臣看来,必定是有所图。
拥护大阿哥的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