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轮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宋帝心事有谁知,还在轮下,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缘际会”、“因缘和合”。它包括业、因、缘、果、报等五个行事过程。“业”即造作、活动,指一切身心活动,包括身、口、意“三业”;“因”就是“业”的行动结果;“缘”就是条件,因缘结合,才产生果报;“果”就是由于“因”与“缘”结合而形成的“事实”,中间须要有“缘”(条件)来会合促发;“报”就是报应。它又分为“现世报(立刻兑现)”“生世报(下世兑现)”“来世报(在不确定的后世身上兑现)”三个阶段。佛经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深明因果,因而“重因而畏果”;而贪夫不畏因果,纵贪嗔痴,大胆妄为,什么坏事都敢做。
我们古老的农业文明历史,早就揭示了这个道理。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地劳作的行为就是“业”;“瓜与豆”的种子是因,“因”是定数;合适的土壤、阳光、水分就是“缘”;果实长成即“果报”。
有种植经验的人就知道,有的种子今年种,今年就收获;有的种子今年种,明年才收获;还有的种子今年种,可能几年后才能收获。这与佛教所说的“现世报”“生世报”“来世报”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一些人经常疑问:为什么有许多“因”并没有导致该有的“果”?这主要是没有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现实生活中的每件事,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它都是由很多个事件,由很多个因果链条组成的有机整体,有机系统。也就是所谓的“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在由“因”到“果”的过程中,由于“缘”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报”的出现也就大不相同。正因为如此,才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也还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说法。
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因果和合,并没有单独、固定、恒常的存在,万物并不是真正的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佛教将“地、水、火、风”四大现象视为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大乘佛教根据“缘起论”的推导认为人世“四大皆空”,是性空、不真实的。
既然我们现世是前世所修而来的,那为什么我们不自知?按照佛教的说法,凡是转世来到阳间为人的,在来阳间时都必须喝一碗“孟婆汤”(即迷魂汤),把前世的事都忘掉。
美国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就说过:“因与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全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果早就酝酿在因中,目的存在于手段之前,果实则包含在种子中、大自然法则中。”
还有一些人为了过分强调“因果报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