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希尔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章,消失的地平线,詹姆斯·希尔顿,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喜欢袖手旁观,这是康维的一个特点,但话说回来,他更本质的个性其实是积极主动、充满活力的。可就在刚才,他们眼看着那些陌生人走过来,他认真考虑过万一发生什么意外的话,该如何应付。而这并不是因为他很勇敢或者冷静,更不是对自己在事发之时有能力当机立断的过分自信。假设是从最坏的方面看,这算是一种惰性——不愿意失去身为旁观者对正在发生事情的兴趣。
那些人沿山坡走来,渐渐看出是十来个人抬着一顶轿子。再后来,可以辨认出轿子里坐着一位身着蓝袍的人。康维简直不能想象他们要去哪里,但正如布林克罗小姐刚才惊叹的,这样的一行人偏巧在此时经过此地,似乎可以肯定这是上帝的旨意。当那一行人刚刚走到可以打招呼的近处,他便一人走上前去。他走得并不急促,因为他知道东方人见面时的礼仪,想给他们留下施礼的时间。在离他们几步远的地方他站住了,向他们鞠躬,穿袍子的那个人走下轿子,神情庄重地上前伸出一只手。康维先是一惊,此时连忙还礼。他看出这是一位年老的中国人,头发花白,颔下的胡须剃得干干净净,在丝绸绣边长袍的映衬下显得过于苍白。他好像知道康维的想法似的,用纯正的、或许应该说是非常标准的英语说:“我来自香格里拉寺区。”
康维再次鞠躬施礼。适当地停顿了片刻后,他才开始简要地讲述他和他的另外三位伙伴何以会来到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谈到最后,这个中国人表示理解。“这件事的确不寻常。”他若有所思地盯着远处损坏了的飞机,然后补充说,“我姓张。如果您认为可以的话,请把我引见给您的朋友吧。”
康维礼貌地笑了笑。他差点儿被刚才的情景给镇住了:一个说如此漂亮英语的中国人,在西藏的荒原里还注意遵守邦德街的社交规范。其他三位这时已走了过来,对他们的这番邂逅惊讶不已。康维转过身来,一一介绍道:“这是布林克罗小姐;这位是巴纳德先生,美国人;还有马林森先生……我叫康维。尽管我们的相遇就像我们来到这里一样令人不可思议,能够认识您,我们还是非常高兴的。其实,我们刚才正要去您的寺区呢。现在就更幸运啦,要是您能给我们指点方向的话……”
“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客气,我很高兴领你们去那里。”
“我真不愿意给您添这么多麻烦。您真是太好了,如果不是太远的话……”
“不远,不远,但路不好走,我很荣幸能陪同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去。”
“啊,这真是过意不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