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章,生于一九八四,郝景芳,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妈妈和爸爸在九五年离婚,那时我十一岁。
九四年我和妈妈第一次去国外看爸爸,那还是在英国,曼彻斯特。那是我们首次出国,语言不通,眼界闭塞,去机场都紧张得很。能坐一次飞机的吸引力甚至超过出国本身。飞机盘旋上升的过程中,忍住眩晕的呕吐,目睹地平线附近的风景一丝一丝扩大,心里的神奇感无法言表。
爸爸在机场接我们,从伦敦开到曼彻斯特。沿途绿色浓郁,大片草场上能见到绵羊群,有红顶小房子组成的村落。我尽力让眼睛睁大,不愿放过路上的风景,只是倦意不顾我抵抗将我淹没。爸爸那时候做瓷器代理生意,进口中国广东某小镇上生产的瓷器,代理卖到英国各个商场。爸爸说,你别看英国的茶具,摆设漂亮,一大半是中国造的,而其中百分之八十是那个小镇上产的。我去爸爸的库里看过,破纸箱子和大包杂乱的包装里面,瓷盘和瓷杯子漂亮得让人吃惊,红色圣诞主题的花边和麋鹿图案,流畅的线条,让人不敢碰的光滑表面。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东西。爸爸说,中国人能干,广东人尤其能干,接触世界的广东人全世界最能干。
我们在爸爸特意新租的公寓安顿下来。公寓在市政府给穷人造的联排别墅中,我们租了一栋房子的一层,一个卧室加一个起居室的套间。房主是中国人,楼上楼下也都是中国人。爸爸告诉我们,楼上住的是学者,国内大学的副教授,在英国做了访问学者之后不想回国,靠餐馆打工混在英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楼下住的则是一个单身香港人,偷渡过来,打了几年黑工终于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平时不爱说话,眼神总有几分怀疑。公寓所在的街区平淡荒僻,路上连一棵树都没有,周围行走的大多是包头巾的穆斯林、拖着十来个孩子的黑人和黄皮肤。但是从侧面的窗户望出去,能看到街口外面的公共花园,一片草坪和油绿的树木,春日里粉色的樱花,看上去陌生而美丽。
爸爸已经在曼城住了十年。上街的时候,他走得目不斜视,轻车熟路,完全是当地人的派头,对一家家小店和酒吧随口加几句评点。这种熟悉感让我略微惊奇。我并不认识爸爸,他作为一个陌生人在十年之后闯入我的生活,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他所生活的是完全不同的环境,而他在其中如鱼得水。这更让我觉得自己和他属于两个世界。爸爸曾做过多份工,从最初在工厂,到后来送外卖,再到后来给华人超市打工,然后做进货,做进口,到最后才做了现在的生意。他也曾在这个环境中感到疏离、孤独、举步维艰,但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