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弥太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不过分靠近,谢谢你,松浦弥太郎,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刻意接近也不过分疏远,不侵入对方的领域。
权衡距离,就是为了守护关系而做的努力。
并没有一起在做什么事,也不是经常见面,也没有分享彼此生活中的一切,但两人却一直是朋友。
我认为这是最棒的友情。感情融洽并不代表要缩短两人的距离。
不刻意接近也不过分疏远,不侵入对方的领域。正因为亲近,所以不忘礼貌,尊重对方。如果不时时刻刻去留意到两人的距离,友情或许就无法长久持续吧。
随着年月的变化,人和环境都会改变。双方都经历了很多事,彼此的距离也会拉大或缩小。
学生时代像双胞胎一样粘得紧紧的两人,因为工作和成家而变得疏远,后来因为某个契机又亲近起来,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吧。
口角或是思想的差异也会改变两人的距离,有时候不需要什么理由,两人自然而然就拉开了距离。可是,如果你想一直珍惜这段缘分,那你就有必要有意识地去调整距离,太远了就走近,太近了就稍微后退一步。
“我和这个人最适合的距离是多远?”
我经常在思考这之间的平衡。当然,我也会去考虑“对对方而言,什么才是最自在的距离”。
我为了某个企划去国外采访两周。在那趟旅行中,我和责任编辑两个人从早到晚一直都在一起。对方是个让我感觉很不错的人,工作也进行得很顺利,我是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国的。
但是有一天,我从别人口中听说,他是这样评论我的:
“我们相处了整整两星期,松浦先生却始终没有对我卸下心防。我拼命和他分享我的私事,还向他泄露了我内心的想法,他却一句也没提自己的事。”
我顿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虽然我至今仍把那个人当朋友,我们也继续往来,但我已经知道我和他所追求的是不一样的东西。
我当时确实是敞开心面对他,只不过我没想过要告诉他自己的私事。
很多人似乎是因为拥有共同的秘密,或者聊过一些心里话而变得亲密,但我的性格是“自己的心事,藏在自己心里就行了”。
这件事让我再次体认到,事先向对方说清楚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和与对方保持适度的距离有多重要。
两人见面是一个月一次比较好,还是一星期一次比较好?
两人的心要维持在什么样的距离才最自在?
大部分的人在交往之初距离都会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